0718-0724閱讀:
金字塔原理(文末附有全書思維導圖)
書本簡介
《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被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聘為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顧問,她創建的金字塔原理被廣泛的應用于報告、備忘錄、研究論文等。
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甚至是所有人而言,一個良好的邏輯思考能力是非常必須的。如果人人都具備一種優秀的邏輯能力,那么我們在工作上的溝通會順暢得多。本周閱讀書目是《金字塔原理》,下面我會與大家分享“金字塔原理”的主要內容與其應用方法。
本書包含了四大方面的內容: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這四大方面的內容非常之多,我就不一一羅列內容了,大家可以參見文末的思維導圖。在此,我會重點介紹“什么是金字塔結構”、“金字塔結構中的邏輯”和“如何運用金字塔結構”。
一.什么是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結構就是如圖所示。簡單來說,全文只能包含一個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下有N個第一論點,每個第一論點下又有N個第二論點……每一層都是下一層的概括和總結,而每一層又是上一層的解釋和支持。因結構上類似于金字塔,所以這樣的行文結構被稱為金字塔結構(Pyramidal structure)。
二.金字塔結構中的邏輯
從金字塔的基本結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嚴密的邏輯關系。
1. 金字塔構建的基本原則
主題:全文只有一個中心思想
向上:每一層思想都是對其下一層思想的總結和概括
向下:每一層思想都是對其上一層思想的解釋和支持
橫向:每組思想歸屬于同一邏輯范疇,且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
邏輯順序包括:演繹順序;時間(步驟)順序;結構(空間)順序;程度(重要性)順序。而在采用具體的邏輯順序組織文章之前,我們首先要理清兩種邏輯關系“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進而根據具體的邏輯關系來選擇合適并切合主題的邏輯順序。
四種邏輯順序
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時間(步驟)順序:第一、第二、第三
結構(空間)順序:北京、紐約、倫敦
程度(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兩種邏輯關系
如上圖所示,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思考和解決步驟,下面舉兩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有個更清楚的認識。
例子1:
鳥會飛—我是一只鳥—因此我會飛。
這個例子中,大前提是“鳥會飛”,小前提是“我是一只鳥”,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我會飛”,這個是典型的演繹推理;
例子2:
日本商人正在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美國商人正在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德國商人正在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歸納:投資商們正在對中國投資。
這個例子中,句子結構是一致的,那么仔細查看各個組成成分就會發現,除了句子的主語之外,別的成分都是一樣的。因此可以找到主語“日本商人”、“美國商人”和“德國商人”的共同點,進行歸納,總結為“投資商們”,就可以概括成一句話“投資商們正在對中國投資”。
在歸納總結的時候,應找到某些思想的共同特點,而且我們知道表達思想的語句必定有一個主語和謂語組成的結構。因此,我們應該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查看這一組思想是否具有某種共性:
針對同一類主語
針對同一類謂語(動作或對象)
具有同一類隱含的思想
這里說的“同一類”不是指完全相同,而是指屬于同一范疇,或能夠用同一個單一名詞表示。如果句子主語相同,就要找出謂語之間的共性;如果句子謂語相同,就要找到主語之間的共性(例子2屬于這種情況);如果主語和謂語都不相同,就要找出隱含意義之間的共性。
如此大篇幅地介紹兩種邏輯關系,是因為其對四種邏輯順序的組織來說很重要。總的來說,演繹推理一般用來組織演繹順序;歸納推理則較多地用于時間(步驟)順序、結構(空間)順序和程度(重要性)順序。
2. 內部結構
金字塔的內部結構包括三種:
縱向關系
橫向關系
序言的結構
縱向關系
指的是以一種疑問/回答式的對話來組織文章,這種結構可以激發讀者極大的閱讀興趣。金字塔結構的每一個方框就是一個思想,這個思想是可以向受眾發出新信息并引發疑問的語,目的就是向受眾傳遞新的信息。進而在下一層次進行回答,并且再次因此傳遞新的信息,引起受眾的疑問。直到最后一層思想是被受眾認可的信息,這一層思想也就成為金字塔最底部的一組思想,不會再引起新的疑問。
橫向關系
指的是每組思想中的邏輯關系。如上所述,邏輯關系包含兩種,分別為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也就是說,橫向關系上的每一組思想,要么具有演繹推理,要么具有歸納推理。
序言的結構
在組織文章時,我們一般不會第一句話就寫中心思想,大多會介紹下背景等信息。那么介紹背景等信息,引起中心思想的部分就稱為“序言”。金字塔結構中,序言可以以一種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背景、沖突、疑問、回答。即序言應向讀者說明“背景”(Situation)的時間和地點,在這一背景中發生了某件事情或者“沖突”(Complication),使讀者提出文章將要“回答”(Answer)的“疑問”(Question)。
三.如何運用金字塔結構
了解了金字塔結構的基本原則和內部結構之后,我們就更能明白地將金字塔結構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下面分三個步驟來闡釋“如何運用金字塔結構”:
序言的寫法
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法
序言的寫法
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要概述讀者已知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與文章將要回答的疑問建立聯系,然后作者就可以將全部精力放在提供疑問的答案上。運用講故事的形式來組織序言,能很好地組織讀者已知的信息,也方便作者構思出文章的結構。
序言的講故事結構為“背景”、“沖突”、“疑問”、“答案”。序言應先介紹讀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說明發生的“沖突”,并由此引發讀者的“疑問”,然后針對該疑問給出“答案”。
想要寫好一個序言,只需記住以下三個原則:
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讀者,而不是“告訴”讀者某些信息
2. 序言必須包含講故事的三要素:背景、沖突、答案
3. 序言的長度取決于讀者和主題的需要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構建金字塔結構符合我們的思考習慣,因為我們在開始思考的時候最容易確定的是,文章的主題以及讀者對主題的了解情況。因此也較為通用一些。
那么,如何自上而下地構建金字塔結構呢?
分為5個步驟:
1. 提出主題思想。
2. 設想受眾的主要疑問。
3. 寫序言:背景-沖突-疑問-回答。
4. 與受眾進行疑問/回答式的對話。
5. 對受眾的新疑問,重復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自下而上法
與自上而下法相反,在我們還沒有想清楚金字塔頂部的時候,比如,無法確定要討論的主題思想,不清楚讀者的疑問,有時候無法確定讀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在這些情況下,可向下移動一個層次,從關鍵句(論點)層次著手,自下而上的思考金字塔結構。
那么,如何自下而上地構建金字塔結構呢?
分為3個步驟:
1. 列出想要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
2. 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
3. 得出結論。
由于時間關系,并沒有研究書中的每個案例,因此對金字塔結構的運用方面還有待欠缺。目前寫的這一版讀書筆記大多是對書中理論的梳理和概括,之后我會再次研讀,爭取給大家分享有關“金字塔實戰”的文章。
照舊,奉上全書的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