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看到書名,就會被吸引。我們知道了為何會生病,那在今后的生活中該注意的注意,該避免的勁量避免,那樣的話,我豈不是不用生病。既不耽擱事情,還能省不少錢。
書中是通過對人體的透射觀察,真心的佩服人體這臺精密儀器。但是有些設計還是有許多低級漏洞,這是病因的根本所在,其實是一場精心安排的妥協(xié)。很多設計缺陷,其實都是為了更高的收益,而做出的一種無可奈何的讓步。
其實,我們一直在改進。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慢慢的做一些縫縫補補。例如,食管和氣管的設計就被人吐槽最多。因為食道是把食物送到胃里,氣管是把空氣送到肺里,按理說,井水不犯河水,可偏偏這兩根管道在咽喉交叉,造成重大的交通隱患,每次我們吞咽的時候都必須把氣管關閉,否則就會嗆著。據(jù)說每年都有好幾千人吃東西被噎死。
是不是非常不合理?但是從漫長的進化歷程來看,它又是合理的。
在很早以前陸地上沒有生命,只有一些微小的生物在生活在水里。它們根本用不著喘氣,水中的溶解氧從體表滲透,就滿足了呼吸的需求,不需要氣管。后來隨著演化,身體越長越大,而且上了岸了,自然滲透不夠用了,呼吸系統(tǒng)才應運而生。
那剛開始的時候,怎么會馬上進化出一整套呼吸系統(tǒng)呢?慢慢來可不行,喘氣這事,一分鐘也等不得,不可能一開始就單獨開辟一條呼吸通道啊。所以,只好就地取材,因陋就簡,給進食的管道加一個功能,讓它喘氣,這樣最省事。后來才漸漸分化成食道和氣管。所以,他們倆并不是設計在一起的,而是它們壓根就是親兄弟,后來分家了,住在隔壁而已。這個設計一旦形成之后,一旦再改,就麻煩了。
中國人口中的老天爺很為難,他沒有辦法設計一個完美的方案,他總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我們的身體,一方面很強悍,一方面又非常容易得病。
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很有意思。如果讓你設計一輛新車,你只要是一個專業(yè)的汽車設計師,這不是什么大難題。但是如果加一個要求呢?給你一部舊車,上面的零件一個不能少,都要用到新車里去,只能做修修補補的簡單改進,這樣造一臺功能強大的新車,這就比登天還難了。
你看,進化既然能塑造出像眼球、心臟、大腦這么精巧的器官,為什么沒有安排好措施預防近視、心肌梗死、老年癡呆癥呢?按照這本書里的觀察,大腦的精密程度和腦血管的狹窄程度比起來,就像是在一臺奔馳上,用了一根塑料吸管當油路。
老天爺解決了這個難題,在改進的同事,遺留下一些瑕疵在所難免。
總之,每一個缺點,都是為了更高的利益。這就是經(jīng)濟學上講的,凡有收益,必有代價,這個原理在我們身體上的體現(xiàn)。
那么,為什么人體會生病,因為我們想要變的強大,所以很脆弱。怎么理解呢?一,人已經(jīng)很強大,二想要更強大,得把弱的地方漏出來,改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