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看望病重的岳母,談到生死話題,鄉親們說生命就像韭菜,一茬一茬的,真是話糙理不糙,我想加一句,悲傷是無法控制的,沒有遺憾就好。另外,濃厚的宗親文化是老家的傳統,樸實有力,在外的我(們)雖然獨立自由,但顯得心盲力弱。這是我以后面對的課題。愿一切都好。
上面這段話是我大學好兄弟昨天在朋友圈發布的,看后深有感觸。于是有了下面的這些文字。
兄弟在文中提到了病重的岳母,不由自主想起前幾年母親生病的事情。在中國,特別是農村地區,一直都有大病小治,小病硬扛的特性。平時的頭疼腦熱,一般都不會去醫院檢查,最多也就是去鄉村衛生所開點止疼片來吃,或者找些偏方去菩薩廟里討些仙丹靈藥回來吃。
我記得小時候經常生病頭疼,奶奶就用一只海碗三根筷子半碗清水,讓我躺在床上,用筷子沾水,在我頭上順時針轉圈,當然如果是肚子疼,就會在肚子上轉圈,總之哪里疼筷子就會出現在哪里。一邊轉圈一邊口中念念有詞。
念的什么呢?都是家里故去的祖宗長輩或者親戚朋友,一次念一個長輩的名字,然后將三只筷子立在海碗里,如果立住了,那就是這位先人想念我了。奶奶會告訴他不要來找我了,晚上會給他燒紙錢。如果筷子沒有立住,那就再重復一次,筷子沾水,頭上繞三圈,口中念念有詞。只不過,這一次會換一個先人的名字,因為剛剛那個先人已經排除了,他沒有想念我。如此往復,直到筷子沾水立住,那就成了,不用再繼續了,肯定是這位先人長輩甚為想念我。
用奶奶的話說,先人想念我,卻無法告訴我,只好通過密術造成我身體的某部分疼痛來引起我的注意。小時候不懂事,只是好奇,先人們何以如此喜歡我,三天兩頭來找我玩,或許是我小時候長得比較惹人愛,大家都喜歡我吧!結果,后來長大了,長殘了,先人們就再也不來找我玩了,一次都沒有。
當然,這是玩笑話,但卻沒有對先人的任何不敬,而且在當時,我對這個說法是深信不疑的。奶奶說,你躺著,等筷子倒下了,先人就走了,你就不疼了。
在我現在模糊的記憶中,好像真的是這樣。當然,事實上,少不了母親喂我吃的那半粒去痛片。
回憶這一段,其實是想說,有過農村生活經驗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同樣或類似的事情。人的一生那么長,不生病幾乎是不可能的,生病是必然的。生病了去醫院看病,天經地義。可事實上,除了一些大病或急癥,山里人真的很少去醫院做全方位檢查。一方面是由于對現代醫學知識的缺乏,嚴重忽視自身病情,身邊親人也多不夠重視,認為搞點偏方或者挨一挨也就過去了;一方面可能是家庭經濟原因,看病是要花好多錢的,而大部分人家出不起這個錢。另外,還有一個本質原因,就是對醫院有著天然的恐懼,那是個不好的地方,陰森恐怖充滿消毒水和死亡的味道的地方,天然讓人回避。
其實這些年,隨著時代進步和醫學知識普及,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是倒退十幾年前,農村都還沒有看病要上大醫院求醫的意識。縣鄉一級醫院水平確實不如城市里三甲醫院,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在一定層面上可能就會造成誤診,耽誤治療最佳時機。比如我的母親,一開始牙疼半邊臉腫了,去村里衛生所吊水,連續幾天,病情沒有一絲好轉。當時,我在合肥,并不知道身處老家的母親生病了。周末打電話回家,才得知母親生病,連續幾天吊水都不見好轉,我趕緊讓父親帶她來合肥檢查。而母親暈車,不愿意來合肥,先去縣城醫院檢查看看情況。我拗不過他們,只好讓他們先去縣醫院。之后檢查結果出來,說無大事,就是牙齦發炎的厲害,繼續吃消炎藥和吊水。我母親歷來有牙疼的毛病,所以也就信任了醫生的檢查,回家繼續吊水和消炎藥。
當時已是過年邊上,我回到家中,看到母親臉已消腫,她自己也說好了很多。加之,過年事多,人來人往,母親堅持起床招待客人,并每天繼續吊水消炎。時間一晃過了正月十五,我突然接到父親電話說母親病情突然加重,我趕緊讓他們來合肥。當天下午4點多來安醫專家門診,醫生建議馬上住院,當我們趕到安醫住院部,已經是下午六點左右。醫生簡單問了情況,看了腦部CT,就告訴我們,情況非常危急,并直接給我們下了病危通知書。當時,我和父親都懵了,上午還好好的,這一下怎么就病危了!
醫生告訴我,基本可以確診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癥,簡單點來說,就是腦血管破裂出血,情況非常危險。后續的情況,其實就沒有必要多說,醫生做了緊急處理,隔天安排手術,當時在安徽只有安醫和省立醫院可以做這樣的手術。我們只能慶幸,第一次就直接選擇了安醫,因為臨時轉院導致血管二次破裂的話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
事后和醫生聊天,說當時情況確實非常危險,如果不及時就醫,情況就不容樂觀了。醫生說,其實早些時候來大醫院檢查,結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因為縣鄉醫療資源和機器設備確實不夠先進,醫生技術可能也沒有大醫院那么高超,對于疑難雜癥或不常見的病癥都不好查出來。
所幸,母親術后恢復得非常好。生活一切如常,只是要求她平常要多注意點,別太勞累。
文字寫到這,再回過頭去看,已經偏離了我原本要寫的主題。本來是看著兄弟的感概心中也有所嘆,想寫一寫逝去的鄉村和宗親文化的消失。不過思緒把我帶到這里,那就不用刪除,就留在這里吧,另文再寫吧。
愿天下母親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