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案例拆解中,又重新學習了搶占第一、抱大腿、重新定位競爭對手、填補空位等定位方法。今天的案例拆解,重點學習定位實踐五步驟的第一步——競爭分析與心智地圖。
第五個案例:長島銀行定位
事實上,給一家銀行定位就像給一家百貨公司、一家日用品商店或任何其他類型的零售企業定位一樣。要想成功地為一家零售店定位,必須了解它的銷售區域和競爭狀況,而這些應該從調研開始:
第一:定位調研
競爭的終極戰場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定位調研的目的是了解消費者心智中競爭對手和自己各自的優劣勢,然后順應顧客認知,追擊放大自己的優勢,在顧客的心智中建立優勢位置。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定位調研不同于傳統的市場調研,傳統的調研經常是拿著答案找證據,實際上是極端不科學的,要知道,企業人員看待企業和顧客看待企業是不一樣的。
而定位調研不是需求調研。它調研的內容是顧客對于不同品牌的常識性理解,這種理解是顧客下意識對品牌的快速理解。因為人們的見解往往是憑直覺產生的。
特勞特先生曾針對調研提出兩點忠告:
1、切勿迷信數據和調研公司——在信息泛濫的社會,原始數據太多而非不夠,企業特別是企業家,絕不能讓泛濫的數據取代常識判斷。
2、切勿迷信焦點小組訪談——焦點小組的研究過程把隨機人員當成營銷專家。 普通人不會對商業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一個人一生對牙膏的思考通常不超過10分鐘,然而焦點小組訪談要求時間往往是?2?小時,需要人們以超長的思維過程提供意見,等于將這些人當成任職一天的總經理。
做定位調研最常用的方法是:要用直接詢問顧客的方式,拍出顧客的心智快照,同時要關注企業的意外成功,對待顧客的負面反饋企業要進行正面理解;也要有全局觀,不能片面地理解。
管理大師德魯克也曾提到調研最好的方法是直接詢問消費者:
這里重點強調兩點:關注成功——顧客為什么選我?為什么選對手?負面反饋正面理解——有時候,顧客的抱怨本身就是我們的特色
當一個品類同時存在多個特性是,就要用到”語義分化法“的調研方式,原著針對這個案例采用的就是這個調研方法——就是給潛在客戶一組屬性,要求他在各項屬性中分別給每一家入選的公司評分,一般是從低到高的分數為從1到10。得到下面的圖表:
需注意的是,各個品類的語義分化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各個品類的特性來定義分化。
第二:繪制潛在客戶的心智地圖
通過語義分化的調研方法得出的結果,可以畫出潛在消費者的心智地圖——即行業各品牌在顧客端的心智等式。這樣做有助于展現行業競爭格局,避免跟大品牌正面沖突,進一步探尋自身更好的定位機會:
第三、確立定位,制定戰略
根據調研的結果,長島銀行應該何去何從?
一般來講,我們通常的做法是,接受自己的長處,改善自己的短處。換句話說,打出廣告告訴潛在客戶,我們有一流的服務、和藹可親的出納,等等。
但是,傳統智慧不等于定位思維。定位理論認為,你必須從潛在客戶主動給予你的評價上著手。而潛在客戶給予長島信托公司的唯一評價是“定位于長島”。如果接受這個定位,該公司就能把入侵的大城市銀行驅逐出去。
因此,長島銀行的定位就是:長島人的長島銀行!
確立了定位,那就制定戰略開始推廣,長島銀行圍繞“長島人的長島銀行”這一定位,推出了三則廣告進行推廣。經過15個月的推廣之后,又一次通過定位調研對定位宣傳效果進行了檢驗,得出了下面的結果:
結果顯示:長島銀行的地位在每一項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營業點多的選項里,長島從最后躍居第首位,哪怕化學銀行的營業點實際上是長島的2倍以上;服務項目全、和服務質量選項,長島從第六升至第四位;而資本量大項目,長島從最后躍居第首位。
看看吧,一旦定位成功,你還能享受到認知光環帶來的光環效應!
最好的定位理念往往就是這么簡單,簡單到了大多數人對之熟視無睹的地步。
END
本篇讀書筆記對應紅皮《定位》謝偉山譯本第18章
2019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