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還需要我們努力建設而不給我們放那么多假的時候,不是每個節日都該被慶祝的,圣誕節就是這么一個。每到這個時候電視卻總愛播放外國人慶祝這個節日的畫面時,然后電視臺和英語老師給我們關于圣誕節不放假的解釋還是“這是西方人的節日,是中國人就不應該過”。然而,這個國家卻沒有不愛過節的孩子,于是從小學起我們不明緣由的就開始慶祝它,不明緣由的在圣誕節相互送賀卡。
第一次聽說平安夜這個“節日”的時候我還挺興奮的,原來圣誕節真的就是外國人的春節。平安夜是三十,圣誕節是初一,狂歡夜是初二。平安夜吃團圓飯,圣誕節走親戚,狂歡夜打麻將,如果當時大人們能有這份覺悟應該也能和我們一起慶祝吧。然而在我上初中后聽說的平安夜好像還有別的習俗,那就是送“平安果”。那天每節上課時,會有同學笑瞇瞇的從包里拿出一個五顏六色包裝著的蘋果,徑直走上講臺放在老師的面前,然后趾高氣揚的走回座位,老師也好像很滿意,默契的一起笑。在我穿毛衣還要掖在校服褲子里的時候怎么能理解“平安果”是學生們為保自己平安而給老師送果,有點類似于給菩薩上香。于是我就這樣與“平安”失之交臂。
在不知道寫了多少個“怎樣看待中國人圣誕節”的英語作文后,終于慶幸自己不用“辯證的看問題”了。當今天又看到了某學校禁止學生過圣誕的新聞時,心里釋懷多了,孩子們終于不用買蘋果了,并且無需發微信,無需約與被約,大家還能一如既往的在平安夜這天相互陪伴與祝福。反而是學校教會了學生什么是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