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真
邪對正,假對真,獬豸對麒麟1。韓盧對蘇雁,陸橘對莊椿2。
韓五鬼,李三人3,北魏對西秦4。蟬鳴哀暮夏,鶯囀怨殘春5。
野燒焰騰紅爍爍,溪流波皺碧粼粼6。
行無蹤,居無廬,頌成酒德;動有時,藏有節,論著錢神7。
哀對樂,富對貧,好友對嘉賓。彈冠對結綬,白日對青春8。
金翡翠,玉麒麟9,虎爪對龍麟。柳塘生細浪,花徑起香塵。
閑愛登山穿謝屐,醉思漉酒脫陶巾10。
雪冷霜嚴,倚檻松筠同傲歲;日遲風暖,滿園花柳各爭春11。
香對火,炭對薪12,日觀對天津13。禪心對道眼,野婦對宮嬪14。
仁無敵,德有鄰15,萬石對千鈞16。滔滔三峽水,冉冉一溪冰17。
充國功名當畫閣,子張言行貴書紳18。
篤志詩書,思入圣賢絕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纖塵19。
注釋
1獬豸(音xièzhì):傳說中的神獸,形似羊,有一角,見爭訟者,能用角去頂觸理屈者。麒麟:傳說中的神獸,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祥的獸,出現則天下大治。
2韓盧:犬名,又叫韓子盧,是戰國時期韓國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獵犬,《戰國策》的《秦策》、《齊策》中都有記載。此處只用其字面意義與“蘇雁”構成對仗。蘇雁:蘇武用來傳遞書信的大雁。《漢書·蘇武傳》記載,漢朝的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19年,后來兩國交好,又互通使者。漢使追問蘇武的下落,匈奴詭稱蘇武已死,漢使知道蘇武流放的地方,就假稱漢朝天子在長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腳上系了蘇武親筆所寫的書信。匈奴無法抵賴,只好將蘇武叫來,讓他歸國。陸橘:陸績所收藏的橘子,參見九佳注。莊椿:莊子在書中所提到的大椿樹。《莊子·逍遙游》中說,上古有棵大椿樹,“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是長壽的代表。
3韓五鬼:唐代文學家韓愈曾作《送窮文》,文中提到窮鬼有五類,即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李三人:唐代詩人李白《花下獨酌》詩:“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4北魏:南北朝時,北朝的一個由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西秦:可指春秋戰國時的秦國,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國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晉朝時北方十六國之一的秦,為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統治區域在今甘肅一帶,史書上稱之為西秦。
5囀(音zhuàn):鳥叫。
6爍爍:火光明亮的樣子。粼粼:波光閃耀的樣子。
7《酒德》:即《酒德頌》,晉人劉伶(字伯倫)所作,歌頌飲酒的德行。文中有“行無轍跡,居無室廬”之語。《錢神》:即《錢神論》,晉人魯褒所作,極言金錢之作用,以諷刺時局。文中有“動靜有時,行藏有節”(錢的流通與否有一定的時節)之語。動和行,指錢幣在交易過程中流通;靜和藏,指商品未流通則錢幣被收藏。
8彈冠:此典出自《漢書·王吉傳》。王吉字子陽,他與貢禹為好友,互相推舉提拔為官,當時人說,“王陽在位,貢公彈冠”(王吉做了官,貢禹就彈去冠上的灰塵,準備出來做官了)。結綬:此典出自《漢書·蕭望之傳》所附《蕭育傳》。蕭育和朱博為好朋友,兩人互相推薦,都出仕為官。因為以前有王吉和貢禹的事,故當時人說“蕭朱結綬,王貢彈冠”。結綬,佩好用來系官印的絲帶,比喻準備出來做官。青春:春天。按照五行學說,季節的春和顏色的青是相配的,故稱青春。
9金翡翠:比金子還寶貴的翡翠鳥的羽毛,代指用其作成的裝飾品。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中第23首說:“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樹林。何知美人意,嬌愛比黃金。”故稱金茍翠。
10謝屐(音jī):《晉書·謝靈運傳》說,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嗜好登山,設計出一種專用的登山木履,其底部的兩道齒是活動的,上山時抽去前邊的齒,下山時抽去后邊的齒,總能使木履的底部保持為平面狀態。后人稱這種木屐為謝公屐,簡稱謝屐。屐,木底鞋,下有兩道齒,用以在泥地上行走。此字在平水韻中是入聲陌韻的字,屬仄聲,故與下聯中“陶巾”的“巾”字構成對仗。今讀為jī,則是平聲字。漉(音lù)酒:過濾酒。陶:指陶淵明。陶淵明天性嗜酒,經常親自釀酒。
11松筠(音yún):松樹和竹子。此兩種植物均耐寒,冬季不落葉,故稱“傲歲”。日遲:太陽移動得很慢,這是春天的景象。《詩經·幽風·七月》有“春日遲遲”。
12薪:柴火。
13日觀:泰山頂上的一座山峰名,為觀日出的最好地點。此處“觀”讀“慣”,是借用這個去聲(仄聲)的讀音和“天津”的“津”(平聲)構成對仗。天津:天津橋的簡稱,在河南洛陽市西南洛河之上,為隋煬帝所建。此名字面的意思是天河的渡口。
14禪:佛教中有些派別講究坐禪,故以“禪”代指佛教。道:道教。
15仁無敵: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說:“仁者無敵。”意思是用仁德統治天下的人,沒有人能與他對抗。德有鄰:出自《論語·里仁》。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一定會有人幫助。
16石(音dàn):重量單位,一說160斤為石,一說四鈞(120斤)為石。
17冉冉:慢慢漂流的樣子。冰:按照此書的體例,處于“冰”字位置的應該是個真韻字,但“冰”是蒸韻字,與體例不合,系作者之誤。祝明本此句作“陌陌九街塵”。
18充國:趙充國,西漢武帝、宣帝時的著名武將,在討伐匈奴、西羌的戰斗中屢立戰功。閣:麒麟閣,漢武帝時在未央宮內所建的一座高閣,漢宣帝在閣中畫了漢代十一大功臣之像,趙充國的像便在其中。子張句:此聯出自《論語·衛靈公》。孔子學生子張問孔子關于“行”的問題,孔子回答了他,子張當時手上沒有記錄用的竹簡,便寫在自己衣裳的大帶上。紳,古人衣裳上的大帶。行,中古有兩個讀音,一為平聲(行走、行為,庚韻),一為去聲(品行,敬韻),此處是用平聲字的意義、仄聲字(去聲)的讀音,和下聯的平聲字“書”構成對仗的。
19絕域:最高境界。纖(音xiān)塵:纖維和灰塵,喻指微小的、不值得看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