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奇葩大會》,其中提到了一個“刻板印象”。我們的確會下意識的對某件事物產生自己的定義。就像覺得新疆人能歌善舞,東北人能喝酒,四川人無辣不歡一樣,對于大學生活,人們大多也有自己的“刻板印象”。
還未到大學的時候,別人告訴我,大學生活自由快活,到了大學要多參加活動,想辦法進學生會,多掙學分,再談場戀愛。我是真的聽了他們,也信了他們的。初來大學,我興致勃勃地參加各種活動,戰戰兢兢地填寫學生會的申請表,期盼著能遇到一個對的人。一學期就這樣過去了,我參加了很多活動,導致我的活動學分全班第一。我成功加入了學生會,并且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我遇到了真心喜歡我的人,不過我不喜歡他。我的所作所為,似乎符合了我自己甚至是大多數人對于大學的“刻板印象”。可這樣的生活忙碌卻不充實,熱鬧卻很迷茫。難道大學生活就該如此嗎?室友總說,我這樣挺好的。是啊,我過著大家都說好甚至都想過的生活。但,這不是我想要的。
最好要進學生會?
學生會是個大家庭,在這里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一直覺得能進學生會是一件光榮的事,至少你通過了面試,考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而我進學生會的過程似乎比我想象的還要成功。一輪時候好幾個部門都想要我,這學期又有別的部門部長指明希望我去他們部門,并且承諾讓我當下一任部長。不得不承認我內心的歡喜,這種被認可,并被極大認可的感覺真好。可我還是毅然拒絕了,我對學生會毫無感情,我只是因為喜歡部門的一些人而留在這里。如果換個部門,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總有人提醒我,當部長怎樣好,以后要是進了主席團對找工作都有幫助。是了,為什么現在的人們都變得那么現實,從大一開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從大一開始就想著要為找工作鋪路了。也正因為如此,學生會里的人并不很單純,難免有人有功利心理,這也就是還未加入是聽別人所說的學生會“水深”吧。
我總認為大學可能就是我們最后能肆意任性的幾年了。未來的我們,在工作中,在單位里,我們會不得不去考慮自己的利益。那樣好累啊,但也是不得已??晌覀優槭裁匆崆皫啄昃瓦^那樣的生活呢?這個時候的我們,依舊單純,只是從心,不好嗎?這是最后能好好任性的幾年了,怎么能不多加珍惜,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好為了一些好處而去強迫自己做那些并不是那么感興趣的事。做自己就好!
大學就快活啦?
高中的老師總喜歡勸學生,到了大學就好了。真的嗎?高中羨慕大學考試及格就好,大學卻羨慕高中即使不及格也沒事。如果說高中的我們被高考所“綁架”,那么大學的我們就是被學分所“綁架”,又有什么區別?其實說到底,那些無憂無慮無所顧忌的日子終究是過去了,懷念?沒有必要,人總是要向前看的,人不是為回憶而活。也許工作以后的我們還會想起大學時青澀的自己。我們能做的,只有珍惜而已。
大學該談場戀愛?
家里人總開玩笑,說大學了可以談個戀愛啦?哥哥姐姐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大學不談戀愛會后悔的。我確實也是抱著想要談戀愛的心理來到大學。曾無比期待,現在卻全無興趣。不是每個人都要過這樣的大學生活的。用自己青春去養一段幾乎沒有結果的感情,用自己的一生去回憶這段無疾而終的青春。我還真是不明白這樣的意義何在。其實大多數人選擇談戀愛是因為害怕孤獨。可人終究是會孤獨的,我們也終究要學會享受孤獨的。大學這段時光,自己走也挺好。
享受一個人在校園漫步,享受一個人去圖書館找一本好書,享受一個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四年下來,或許會給人一種脫去浮沉,洗盡鉛華的感覺吧!至少這是我向往的樣子。
拋開我們對大學的“刻板印象”,不參加活動,不刻意學分,不談場戀愛,我們的大學又會是什么樣子呢?我也不知道,我正在嘗試……
? ? ? ? ? ? ? ? ?繁華落盡,洗盡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