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深圳福田中學考場外,家長等待走出考場的孩子。(圖片來源:東方IC)
今年高考剛過,被各地的高考狀元們刷屏了。狀元們不僅學習成績好,還多才多藝。那么高考狀元們都出自什么樣的家庭,父母們又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呢?
澎湃新聞從狀元父母職業、學歷、與父母溝通程度、父母對學習參與程度幾個方面對高考狀元進行了調查,回收40份有效問卷。一起來看看調查結果吧!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父母親職業中公務員占比最高,其次為公司職員和教師。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父母親本科學歷占比最高。
四川理科狀元黎雨佳的父親就是碩士學歷,平時對她在數學和理綜上指點的比較多。“具體的題目的解題技巧他已經不太記得了,指導主要集中在對學科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他經常購買家長網課學習,網課中會講解各個學科的學科特點以及學習技巧,他看了就會告訴我。”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40位參與調查的高考狀元,沒有一位狀元的學習是被過分參與的,只有9位狀元是被較少干涉,其余均不被干涉,甚至很少被過問。
安徽省理科狀元申奧說:“父母平時對我的學習不提要求,是比較寬松的,很信任我的學習能力。有時會關心一下我的考試成績,也會鼓勵我。他對這種“適度關心”表示很滿意。
八成的狀元表示溝通順暢,其中四成狀元認為自己與父母相處像朋友一樣,會時常交流自己的想法,沒有“幾乎無法溝通”現象的存在。
大部分狀元表示沒有與分母發生分歧,有過分歧但經溝通能達成一致。
廣西理科狀元方建勛則表示,自己平時與父母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會有一些交流,溝通挺順暢的,但有時也會發生一些小爭執,遇到這種情況,自己會主動與父母和好,“因為我也得體諒他們的辛苦,不能再惹他們生氣了。”
狀元們是不是只會刷題的學習機器?但事實上,多數學霸雖沉迷學習,但并非“無法自拔,日漸消瘦”。
調查結果顯示,學業之外,80%的狀元愛好閱讀,有75%的狀元喜歡音樂,65%會運動、看電視電影也占到62.5%。
精鉆學業的同時,廣泛的興趣愛好給狀元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閱讀、繪畫、做模型鍛煉著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學識;而在各類運動場揮汗如雨,不僅幫助他們釋放壓力,也讓狀元們擁有了更加健康的身心。
總結
原來高考狀元學習之余也愛聽音樂愛運動,原來高考狀元的學習很少受父母干預,原來大多數高考狀元的父母傾向于鼓勵式教育,原來高考狀元的志愿也是遵從自己意愿填寫的……
高考狀元的優異成績和自身的努力,老師及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高考狀元家庭普遍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放養式教育,主要表現為父母很少干涉孩子學習,能夠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給予孩子開放自由的家庭環境。
所以,對于家長來說,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尊重并信任孩子,給予孩子充沛的愛和滋養。營造一個輕松民主,開放自由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