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兩天閨蜜去日本,一路上她不斷@我,吃了什么買了什么,最后總會寫一句,下次我要把你帶上。我嘚瑟的截圖發了朋友圈,開心的就像自己去了一般。
沒多久就有人留言,“哎喲,人家就是說說啦你還當真。”“你這是赤裸裸的盜圖啦。”好幾個留言嗲了我一臉黑線。糾結來糾結去,還是點了刪除。
見面那天閨蜜問,怎么原來發的朋友圈不見了,我支吾很久道出原因,閨蜜拍著我的腦袋教訓,告訴他們不愛看就屏蔽,不要嗶嗶嗶。畢竟,你發朋友圈是為了取悅自己。
剛玩微信的時候,我也超愛發朋友圈。買東西了,出去玩了,吃大餐了,生病了,只要關乎自己的一切,我都會毫不猶豫的PO上,等待著別人的贊美或關心,我簡單的把它當成日記本記錄著生活的點滴。可后來發現,隨著各種各樣好友的請求,當初幾十號的好友浩浩蕩蕩的變成了上百號人,有多年不見的同學、同事、甚至前男友的前女友也前仆后繼的加我為好友。一開始我還認真的問,請問您是哪位?對方吧啦吧啦的說一通,最后還得陪著笑臉回你好。其實我也明白,他們加我本意不是窺探我過得好不好就是做了微商找我幫忙。
漸漸地,我習慣于將自己的心情整理成檔案,挑選符合大眾口味的發送。圖文要并茂,雞湯要少灌,還有頻率一定一定不能高。我忘了朋友圈最初的定義是為了取悅自己。
2
我有兩個最要好的朋友,小A和小B,小A是個如假包換的白富美,曬朋友圈從來不是只露包包的一角。小B是個土肥圓,朋友圈里不是今天買了打折面包就是買了打折衣服,她倆一個住著大別墅一個住著出租屋,卻都愛頂著千金難買我樂意的大旗幟無所顧忌的發朋友圈。
先談小A。
她有著白富美共有的特性,張揚跋扈我行我素,這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姑娘率性坦蕩的面對欲望。自拍必是九宮格,45度仰角的,90度側臉的,撅嘴鼓臉半遮面,只要你能想到的姿勢她都能毫無違和的給你擺出來。出去happy就更不用說了,小視頻發的嗖嗖的叫你找不著北。一次看惱了我發飆,再這樣子我就屏蔽你啦。小A直接一句,我喜歡我樂意,要屏蔽趕緊噠。
是啊,干嘛還要小心翼翼揣度別人的感受。我愛自拍愛曬美食愛轉發,我愛極了刷朋友圈的酣暢淋漓,這些沒有礙著你吧?你說世事無常要見風使舵左右逢源,你質疑著我的不矯揉不造作不斤斤計較不攻于心計,嘿,你才是那個畏首畏尾疑竇重生的存在好嗎?
還記得因和朋友吵架而哭得稀里嘩啦的自己嗎?還記得夏天那只能讓自己破涕而笑的甜筒嗎?還記得差一秒就能追趕上的公交汽車嗎?我們有著大把的青春可以炫耀,為什么不發個朋友圈取悅一下自己呢?想哭的時候不敢哭,委屈的時候忍氣吞聲,人生苦短,哪有那么多時間鉆到別人的眼光里尋尋覓覓營營役役。
你瞧,蘇格拉底都說,認識你自己。
發朋友圈是為了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即時感受,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何況,最最徹底的取悅是由自己負責,和別人沒有半毛錢關系。
3
小B畢業于一所三流本科,為了能留在大城市,她不惜放下小姑娘的身段和三個素未相識的女孩租住在上海郊區的民房里。民宿嘈雜、光怪陸離,可她一點都不在乎自己的窘迫。豆漿油條要拍,雞蛋灌餅要拍,蔥油拌面也要拍。小B告訴我,也有一些人對她的這些狀態指手畫腳嗤之以鼻,有的甚至還直接留言說她虛偽不真實。好一陣子,小B委屈的屏蔽了朋友圈,可換來的是大段大段說她自私陰暗的指責。枉你瞻前顧后,枉你杜口裹足,枉你如履薄冰,只要你沒有順著他人預定的走向,那一切都是白搭。小B說無論自己怎么修煉,都學不來一些人的斗智斗勇斗風光。
她問自己,快樂嗎?
在《欲望都市》里夏洛蒂說,雖然不是每時每刻都覺得快樂,但是每天都覺得快樂。
快樂原本就是私人的感受,旁人無法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不凌駕他人意志,不曲意逢迎,然后在光彩熠熠的生活里獲得自我的飽滿和富足。這才是朋友圈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
是啊,開豪車能發朋友圈擠地鐵就不能?不都是交通工具啊。去米其林星級餐廳能發朋友圈去沙縣就不能?不都是吃好吃的啊。去馬爾代夫潛水能發朋友圈去河灘撿石子就不能?不都是水邊啊。
人類七宗原罪里的傲慢、妒忌從未曾消逝,它們以布朗運動的軌跡在我們生活中風生水起。我們沒必要為了別人的眼光剔除內心的真實委以旁人敝帚自珍的現世安穩。
告訴那些在朋友圈里挑三揀四指手畫腳的人,當初是你腆著臉皮硬湊上來的,你的責任感、正義感、道德感,都是你一廂情愿標榜出來的,所以別拿你自以為是的優點來丈量我的朋友圈。縱然你有千般好,那也是我一個人的朋友圈,我不會為了取悅你而秀逗了自己。
看不順眼?你愛干嘛干嘛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