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電影院里人頭攢動,一向空蕩的貓眼刷票機前居然排起了長隊。星爺和徐克的《西游伏妖篇》太過抽象和玄幻,演員陣容讓人一看也有些退卻;寶強的《大鬧天竺》似乎更像宣告自我救贖,故事線又太過陳舊和生硬;《功夫瑜伽》有成龍墊底終于多出了賣點,但新人仍舊為角色和電影抹黑不少;韓寒的《乘風破浪》似乎值得一看,人們都說他終于不那么直男癌了,但跟著我的是兩個十歲左右的孩子,不能進去提前讓他們受到傷害;于是,《熊出沒之奇幻空間》成了剩下的單選。
國產動畫里,喜羊羊的消失伴隨著熊大熊二的成長,先是動畫片在電視上的鋪陳,然后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熊出沒大電影推出。如果說剛開始電影中保護童心讓人有些耳目一新,但每年這樣的主題如何一次次演繹而不厭惡是個更難處理的話題。這一次劇本保護童心的套路沒變,但同時將成功學搬到了孩子快樂成長的對立面,還是比較新鮮。
電影的故事線正反分明,圍繞傳說中留下的金鹿角,以熊大熊二為主的正派和鮑春來、尚雯婕、孫建弘飾演的反派角色開始在叢林中追逐打斗。正派第一次勝利伴隨著反派的大規模反擊,再到反派即將毀滅世界前正派極限逆襲,影片最終以喜劇結尾,沒有給孩子留下傷痛的記憶。整個故事線明快生動,適合兒童觀看,但人物缺少對立性和復雜性又顯得有些簡單、生硬。
促使反派人物毀滅美好的真因是故事前進不斷尋求的動力,反派科學家用犧牲童年快樂換來了科研的碩果,在整個探險和斗爭過程中逐步鋪陳出這樣的畸形經歷,不正是要父母們對現在教育孩子方式的反思嗎?但愿這樣的反思能為觀影的爸媽們帶來一些淺層的思考。比較而言,光頭強反思成功學的片段更讓人印象深刻:他作為唯一一個復雜人物在影片中的存在更加人性化,你可以窺測到一些成人世界的復雜,所謂成功學大行其道,人們每天喝著砒霜卻當成雞湯,認為成功就在不遠處可見的悲哀。
本身這樣的成功就不存在借鑒的余地,更重要的是把一些人帶進了只要怎樣就能成功的線性陷阱,有過生活經驗的人們都知道,達成目標對于我們而言是個太過復雜的因素,不能以結果衡量人生才是合乎理性的決定。北上廣那么多飄著的青年一天天奮斗就都能買起四十五平的房子嗎?基層辛勤工作的屌絲們就都能迎娶白富美跨上人生巔峰嗎?只要努力就都能到達幸福的彼岸嗎?
光頭強丟掉成功指南,森林里可愛的動物將帽子送回他的身邊,那樣溫暖的橋段倒讓我感受到了劇本的真情。
從細節上而言,該電影應該做得不錯,雖然畫面上有抄襲宮崎駿、鋼鐵俠、冰雪女王等嫌疑,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影片美的存在,否定對于想象力的探索,特別是金鹿的意象和隱喻更帶有中國風味,回歸到國產劇的初心。
無論如何,敢于指向現實,將動畫的思考擴展到成人領域,對于國產動畫劇來說,就是進步的開始。
因為,動畫片絕不僅是哄騙小孩的游戲,她作為影片的一種,本身就不存在觀影對象的大小之分,只不過世俗的成見,讓動畫片一直沉淪在低智商的領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