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曲《幽蘭》聞雅韻
? ? ? ? ? 文/蔚蘭
長夏漫漫市聲喧囂,無心讀書。于是聽曲。
是友人介紹的歌后王菲最新吟唱的《幽蘭操》。電影《孔子》的主題曲。王菲的音色純凈、深邃,聲線中蘊藏著一種曠世的寂寞,又有一份強大的穿透力。
王菲這樣的女子,是愛自己的典范,自帶強大的氣場,永遠不會委屈自己,去取悅這世間的任何人。因為她敢,所以自成風景。由她來演唱《幽蘭操》,應該說是絕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眾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蘭何傷?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歌詞瞬間就將人帶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孔子這位郁郁不得志的圣哲,為了實現治國君民的救世理想,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游說諸候施行仁政,但是他的智慧才干并沒有得到當政者的賞識,只能失意地返回魯國。在由衛國返回魯國的途中,一行人經過了一個幽僻的山谷,孔子在草叢中發現了一叢亭亭獨放的蘭花,不禁喟嘆: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于是下車撫琴,遂成《幽蘭》一曲。
一株生長在荒僻山谷中的蘭花,獨自在綻放;一位在塵世中屢遭排擠的圣賢,行走在山川。在那一刻,幽蘭與圣賢相遇,彼此的靈識相惜。所以,孔子借曲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感喟,更有不與流俗為伍的自信曠達。縱然沒有人欣賞,蘭花依然散發奕奕清芳,無人采佩,那于它又有什么傷害?什么也無法阻擋蘭花在天地之間吐露馨香,那本就是它自己存在的喜悅。
自古圣賢皆寂寞。因為真理永遠只可能在寂寞時、在獨處中被觸摸、被感悟。真理在很多時候都會被冷落,但始終會如同日月般閃爍,展現無與倫比的光芒與價值。如同蘭花生長在幽谷,總會有知音來欣賞。孔子的教育思想后來被弟子匯編成一本《論語》,對后世中國的教育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他亦被譽為儒家圣人,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后世子孫的欽敬。
有一種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著外界的認可、艷羨,為了表面的榮耀,他們會拼命地追求財色名利。得意時傲慢狂橫,一旦失意則痛苦頹喪。也有一種人,如同盛開在空谷中的一朵幽蘭,堅守內心的良知,不為外界的喧囂所動搖,堅持自己的信念與理想,不媚俗,不跟風,只把傳遞馨香、展現美好當成自己的使命。縱然無人欣賞,依然會為自己綻放,絕不黯然神傷,顧影自憐。強大的內心,讓他們潔身自好、泰然自若,勇敢地展現自己的美好、獨特,生命反而閃爍出更為璀璨奪目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