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里仁》包括二十六章,內(nèi)容涉及義與利的關系、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孝敬父母,以及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區(qū)別。本篇闡述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疇、原則和理論,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原文一】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住在有仁德之人的地方才好。所選擇的住處,如果沒有仁德之人,這怎么能算明智呢?”
【感悟】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的故事與孔子所言不謀而合,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覺悟,才能使“二圣”流芳百世。
【原文二】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譯文】孔子說:“為了追求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
【感悟】“雙贏”“共贏”“利他主義”等思想日漸盛行,單純地追求利益已不為王道。越急功近利,越不能遂愿,甚至如夫子所言會招致怨恨,如“三鹿奶粉事件”最終以三鹿集團倒閉而告終,相關負責人也鋃鐺入獄。孔子不愧是一代大思想家啊!
【原文三】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也不遠離家鄉(xiāng),若是不得已而出遠門,也必須有明確的方向。”
【感悟】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父母在不遠游?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如果做不到前兩句,至少請“游必有方”吧!
【原文四】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的衰老而憂懼。”
【感悟】很慚愧,我是在二十五歲以后才開始對父母的年齡有了一些清晰的概念,總感覺父母還年輕。前陣子母親向我念叨今年六十歲了,心中一陣傷感,在我印象中母親還是那個風風火火掙錢管家的利索女人,沒想到轉眼已是花甲之年。讀夫子本句,甚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