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論語》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部語錄體文獻,它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著作,記錄了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每每當我們提起《論語》,總有那么幾句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語錄,但《論語》所滲透出來的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人有哪些影響卻很少有人能參悟。于是乎,本人萌生出20天挑出部分語錄精讀的想法,愿與大家共同交流。
? ? ? 《論語》中各篇一般都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
? ? 【原文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 ?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數(shù)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已經(jīng)溫習?”
? ? ? 【感悟】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際關系錯綜復雜,人們行色匆匆,有誰能每天能抽出時間來反思一天得失?如若不及時反思,今天是否會錯過所學的點滴?明日是否又會重復今天的錯誤?
? ? 【原文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 ? ?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就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誠實可信,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仁德之人。這樣事事做好后還有余力的話,再去學習文化知識。”
? ? ? 【感悟】此句話道出了年輕人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清朝秀才曾將此段話擴充,著成了廣為人知的訓蒙文《弟子規(guī)》。我想此段話通俗點來說就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先搞好人際關系,才能有學習打拼的基礎”。
? ? 【原文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
? ? ? 【譯文】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貪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做事勤勞敏捷,說話小心謹慎,請教有道德的人以端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 ? ? ? 【感悟】做學問要吃得了苦,扛得了壓,守得住寂寞,經(jīng)得起誘惑,方可抵達人生的巔峰。
? ? ? 【原文四】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 【譯文】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 ? ? 【感悟】此語一出,讓人心中倍感溫暖,如果人人都能換位思考,多替對方考慮,相信世界將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