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7課后實踐】
這是2018年9月10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時間管理訓練營”第6.1講的課后實踐。
<實踐事項>
在app中設定你的目標,最多3個。分享給朋友或po到朋友圈。
<實踐日志>
1.我在本講中學到的點:
今日主題:時間記錄帶給我們的時間意識
我記住了一句話:低頭走路,抬頭看天
回顧上節課精彩實踐:
sylvia:人生活在磁場中,其實自己也是一個磁場,當自身頻率調節得越來越好,周圍也就吸引來越來越多的正能量磁場,贊
一心一意的做好一件事,通俗說,該認真的時候就認真,該玩的時候就玩
新課講授:設置"目標"
目標設置三個,近期目標,下個月可以換一下
理論:一萬小時的理論,給了我們方向性,想要達成專家的級別,需要一萬個小時的精深練習,記住是精深練習,并不是累計一萬個小時
我在想,如果我在精時力的學習和時間方面精深一萬個小時,不知一萬個小時以后會是什么狀態?這個我得冥想一下
對于同時做兩件事的時候,比如用餐和家庭,用餐和看劇,用餐和朋友
崔律建議:
問自己:這段時間,你做了什么?這段時間,你的重心哪里?效果如何?
崔律一般都會放到交通的記錄里面去
一是會刷日清單,二是睡覺,三是看一本書
想通過對交通的記錄觀察一年用在交通上的時間,觀察它的規律
強烈建議:a time logger最好不要同時記錄
2.我在實踐中的亮點:
設置目標時沒有設置太大的目標,而是設置為小小的具體的,自己可以近期就可以達成的目標,不空不大也不太難,容易堅持,容易有成就感
小的目標也是大目標的細小切分,也是為實現大目標而做準備的
3.我的疑問(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說的話(如有):
最近一直在留意監測打卡的時間
這節課后突然之間有了感悟:
時間記錄要幫助我們什么?
一是可以通過記錄強烈的感知時間的流逝,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愛時間
二是通過對某一項類別的監測,可以得出結論,比如在睡眠上,自己需要多長時間就可以保持精力旺盛,自己在生命各個緯度里所投入的時間
根據統計出來的結果調整,優化
5.[學霸題]為什么不要同時記錄?(例如:上班路上學習,不要既計入交通,又計入學習)
一是違背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原則,并不能培養專心專注
二是同時記錄,目標感不明確,也就是自己內心到底要什么?并不確定,比如用餐和家庭,問自己注重的是哪個?
人生中的有些事情還是要特別慎重的,比如家庭關系應該作為單獨的一類去關注去投入時間,如果把吃飯的時間算作家庭里,那就內心好像在安慰自己,我每天都有在陪家人陪孩子,這樣其實是一種并不重視的感覺,就好比是,我拿著手機看手機,可是我人在啊,我就是在陪你
應該把家庭,陪伴家人的時光列為單獨的時間,比如親子陪伴,二人特殊時光,陪伴老人等等,需要單獨的有儀式感的去投入時間
三是降低質量和效率,比如交通時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