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爭吵——作為一種大多數(shù)人都想規(guī)避的負(fù)面行為,其唯一的好處就是帶給人們在憤怒之后跌入冰點的冷靜和反思。這種反思與讀書偶得或是聽人勸解相比,要深刻得多,幾乎會成為記憶中的標(biāo)志性事件。爭吵后的反思也作為“戰(zhàn)爭遺跡”牢牢地矗立在心中,常常會作為內(nèi)心的景點在不經(jīng)意地時候被參觀拜訪。
? ? ? ? ? 爭吵的勝負(fù)方很難界定。通常在爭吵過程中更為伶牙俐齒更為巧舌如簧的人,在爭吵結(jié)束后感覺自己損失更大。仿佛自己是草船借箭中的曹軍,雖然火力全開、萬箭齊發(fā),但是卻把彈藥輸送給了敵方,讓自己丟了人露了怯,壓制住對方的勝利感被懊悔的情緒輕易碾碎。而在爭吵過程中“笨嘴拙舌”被殘酷壓制的另一方,通常在事后更加心胸坦蕩一些,不見得是因為“借到了箭”,而是慶幸自己守住了自己情緒的底線,沒有輕易暴露自己的恐懼、焦慮和愚蠢。
? ? ? ? ? 我們在爭吵的時候,我們在吵些什么?我覺得主要是發(fā)泄。弗洛伊德說過:排泄都是有快感的。我們在KTV嘶吼,在健身房流汗,或是在洗手間里嗯嗯,都有排泄的快感。與爭吵的不同是,這些行為可能沒有傷害到他人,所以是被允許被鼓勵而不是被勸阻的。吵架時占優(yōu)的那方雖然事后若有所失,但是獲得了發(fā)泄的快感;吵架時變成悶葫蘆的另一方也許就變得更憋悶了,雖然仿佛在理性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可能得去操場多跑兩圈了。
? ? ? ? 爭吵是不可能持續(xù)的。爭吵中的雙方最終都會回歸理性。所以克制的一方通常被認(rèn)為獲得了更長遠(yuǎn)的勝利,但是這一場的憋屈也許會在下一場轉(zhuǎn)化為更佳猛烈的進攻,無法延續(xù)“勝利”;或者長久的憋屈會在日后漫長的歲月中變成身上的腫瘤,變成一個“好脾氣”的人莫名其妙獲得的上天的“贈予”。
? ? ? ? 所以,結(jié)論就明朗了:盡量不要吵;但忍不了的時候該吵還是要吵,大不了吵完我再給你道歉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