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頁,我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
在沒有打開這本書之前,我希望從此書中得到具體的創意產生與執行步驟,當我讀完本書的幾篇序言之后,我意識到自己的淺薄與功利。誠然,本書確實是指導普通人如何生產出創意的,但是這只是最淺層的功用。再深一層的功用是將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豐盈,最深層的功用是將自己的人生過得創意十足,與眾不同,堅強且獨特。這不是一本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創意說明書,也不是一本大而空、形而上的世界觀,這是一本獨特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論。
第一遍讀,我認識到的本書的脈絡是:“創意來源”----創意來自于滿倉的知識儲備;“建構自己知識儲備的N種方法”----14堂課的深入淺出又不落窠臼的指導。
這本書是李欣頻針對初入職場的學生所寫,所以,對職場新人以及大學生有很強的契合度。
其實我是結合了李欣頻的部分演講課程,例如那句“創意來自于知識的滿倉儲備”就來自于演講,并不在本書中。
還沒有到達能夠定義李欣頻的高度,我只能簡單說出我能夠從她身上學到的一些閃光點:
邏輯
她的人生并非是沖動型的,不論是她的閱讀還是她的寫作,都充滿了邏輯性,本書也有清晰的邏輯線,從一個點開始,有邏輯地展開,最終構成了她的整個人生。不是某些人的人生軌跡,你看到的總是機遇、巧合、天才等等不可控因素。從李欣頻的字里行間和人生軌跡當中,我們看到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前后推到出因果脈絡,這樣的人生對我們更有借鑒意義。而我此前,一直崇拜感性與沖動,我相信上天安排,不曾用到人為努力,所以每個人生重要選擇關頭,我更傾向于隨遇而安,人的惰性注定我的直覺選擇總是偏向安逸與不進取的道路,未曾進取,故而碌碌多年。
規劃
她的規劃,有閱讀規劃、旅行規劃、財務規劃······當然,她也在本書中講了應該如何規劃:《第三課·如何畫一張自己的生命藍圖》。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賦,練習自己的五感靈敏度,借助廣角延展自己的感官,借助夢境了解自己的潛意識與潛能,然后想一想自己在五年后十年后想要到達一個什么樣的高度,并根據之前的分析確定你要通過自身的哪些優勢來達到目標。從長期目標推導出中期目標,從中期目標細化到短期目標,最終具體到月、周、天,如此才不會荒廢時間,才有可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
閱讀
從未覺得閱讀如此有力量,直到我讀過這本書。這本書顛覆了我對閱讀的認知,我一直堅信閱讀要有選擇,所以我的閱讀范圍特別窄,只讀自己喜歡的年代,只讀自己喜歡的國家,只讀自己喜歡的風格。然而,過窄的閱讀量使視野與思維困頓。我雖愛讀書,然而不信閱讀能夠帶給自己能量,我常常也會問自己,讀的書都到哪里去了?其實,是因為閱讀得不夠,所以力量無法顯現,或者顯現的時候我都將之歸因于運氣等不可名狀的東西。
還有很多感悟,然而僅止于此了。
能在合適的時間遇上一本合適的書,與在合適的時間遇上對的人一樣,如此美麗又如此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