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有時真的是沒法完全控制的,似乎遇到事情后腦子總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緊張、煩躁。
想要的很多,在做的卻很少,兩者間差距越大,焦慮也就越大。
看到了‘小鹿快跑9’的幾篇文章,忽然覺得很有代入感。
01
16年真的是知識付費元年,連一直認為比較理性消費的自己也花了不少錢,知乎上xxxxx,線上課程xxxxxx。
智商稅也是頻繁被提及,似乎說出這個詞的人就更高級一些,被套上這個詞,所謂被收了智商稅的人就感覺很低級。
好像一旦犯了錯,就似乎變的蠢笨至極,跟聰明人之間隔了一條跨不過去的鴻溝。
越想上進,越焦慮,為什么別人沒被收智商稅、自己怎么花了錢還是沒見有什么提升、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怎么辦。
02
曾經在學校時為了買相機,又不想另外問父母要錢,所以連著幾個月經常吃泡面,后來就戒了好一陣,再也不想吃了。
現在,尤其是近一兩年,因為成家自立門戶,又因為雙方都工作很忙,所以在家又囤了許多方便面,懶得做飯洗碗時,就方便一下,并且重口味是優選。
即便明知道是垃圾食品,長久而言對身體不好,但還是有些著魔般的依賴,是速度餃子、方便包子所不可比擬的。
似乎在吃的同時,也成了一種放肆的方式,消減壓力。
但眼看著自己越來越圓潤的身軀,又有種抓狂吶喊的沖動,這樣下去要怎么辦。
03
每個年齡段似乎都有一個衡量成功的標準線,20歲的時候學業有成,30歲的時候事業小成,40歲的時候孩子聰慧,50歲的時候財務自由。
或許并不能達標,但也不想下浮太大。
能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看到的五光十色特別絢麗,對自己的期望也很高。
想過那樣的日子、想買那樣的包包/衣服/手機/沙發/…、想去那樣的地方旅游/度假、想住那樣的房子、想給孩子上那樣的學校、想給父母過那樣的日子…
各種各樣的問題那么多,要怎么辦。
04
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情緒病越來越多,或許大部分歸結原因還是想要的和現狀落差太大。
想快速輕松成功的心太大,無論是對感情家庭還是事業。
自我反思,同時也為了緩解焦躁的情緒,總結以下幾點
1、為知識付費有很多種方式,live、培訓也是一種方式,經典是有很多,但當自己對想介入的方面不太熟悉時,分辨哪些是經典也是需要成本的,時間、精力也同樣是成本,而live、培訓是一種可以借助的方式之一。
畢竟live或培訓等是個人或者機構在該方面經過總結的,至于質量好不好,是否為了盈利,那都是另外的考量點了。學以致用是要自己來行動的,而不能完全依賴于一場live或者一次培訓,不能因為聽了之后過段時間忘了,就認為沒有用。
參加同一場live或培訓,在參與的人中,總會有比較成功收獲比較大的,或是完全跟沒聽一樣的。
2、想的太多,缺的是行動,以及自律的持之以恒。與其一直焦慮地不知所措,不如邊焦慮邊從想的很多中選出一項去做。
就比如減肥,如果真的只能到那種花一大筆錢,全托管封閉式,每天規定只能吃多少、吃哪些,動多少,帶了零食要被沒收,懈怠一會兒就會被說,才能有效果,那真的就是自律性主動性差到極致,根本不是live和培訓能救的,需要的應該是一個軍事化管理的母親,如同對待小寶寶般恩威并施,規整塑形。
3、承認自己只是個普通人,不要眼高手低。
不要去設立非常的難的目標,告訴自己是個普通人,分階段的一步一步去完成一些小的目標。焦躁的一事無成并且不愿意去改變,和努力之后沒有很大成就但愿意去調整。后者肯定更有用些。
4、放縱一下可以,給自己限定一個時段和程度
看到大張偉的一個段子,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真的會很舒服。
那就讓自己不努力一會兒,也沒什么問題。
讓腳步慢一點,行動快一點,焦慮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