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3月6日的例會直播中,脫不花提到:
今天羅胖還跟我說,我們一定要告訴同事,如果過去我們的產品好、專業能上線的話,今天得到上手的每個課程,不到驚艷程度是不能上線的。我當時就眼前一黑,啥叫驚艷?這就意味著不僅僅要要求你有嚴謹性科學性,還要有魅力。
得到3月4日上線的專欄,西方哲學課的確做到了一半,驚到我了。
這篇文章分兩部分,一部分以問天2017這個得到用戶視角描述發生的事情,一部分以得到品控手冊為依據,分析為什么哲學專欄不合格。
從發刊詞到最新一期周末問答,專欄更新了13篇文章,我寫了18條留言,水平有限,被列入精選,并且能被其他人看見的,僅有2條。還有2條留言,系統通知列入精選,結果神奇的被消失了。
在最新一期周末問答的專欄留言中,我原本發出了4條留言,文字按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老師對所有問題的點評,似乎終結點都是愛與包容?
能否給出合理的解釋呢,我實在找不到邏輯能夠把這么多不同的時期不同哲學家的主張最終都用一個沒有準確定義的愛與包容去概括。
明白老師指出以一統多的威力,但是如果什么都能用愛與包容解釋,愛一切包容一切,是不是已經不是哲學,而是這種觀點本身就變成一種無法辯駁的宗教?
老師要以愛為主題做教主?
講哲學史的時候就如同數人名一樣的敘述流水賬,周末問答就變成了對用戶名字和留言的簡單復述,加一句話短評。
這樣真的是一個能夠交付的專欄作品嗎?
得到的品控手冊可不是這么描述標準的吧?
我懷疑這文稿是老師支離破碎的分天回復,然后由主編拼接而成的,前后文之間缺乏過度和聯系,而且周六晚上只回答周一到周三提問,這種感覺完全割裂了周四周五的學習內容,因為老師解答的時候,明顯是按每天進度來的。
看了周末問答,我終于解開了一個心中的疑惑。為什么平時的精選留言那么少,也沒見過任何老師回復?
原來要把平時回復積攢到周末拼湊一篇這樣的文章混更新?
得到真當我們用戶傻了嗎。
在晚上9點11分,我意外發現自己留言被選入精選了,而且還被放出來了,于是截屏記錄了這么不同尋常的時刻。
對于這樣的留言被公開,我是沒有預期的,所以這是第一驚,但是接著發生的事情,就顛覆了我對得到的想象了。
具體時間無法考證,但是等我看見截圖的時候,已經變成這樣:
原來的留言,在專欄文章只有不到1000人閱讀的情況下,點贊最高應該是到了25次,可惜沒有截上圖,只保留了一張18次的。
原來留言被放出,我只是隱約覺得不對勁,但是卻沒有想過,得到,這家標稱自己是“高自尊”的公司,能做出這樣的事,關鍵是還被人逮住了。
所以這是我第二驚。
為此,我專門新寫了留言表示不滿:
等了一晚上,終于等到了神操作,刪掉高贊留言重新換成更容易有爭議的放出?
我每一步都截圖了,就是防止耍流氓。沒想到得到的內容產品,也會做這樣的事?
既然得到想通過更換精選留言達到某些目的,那么我干脆把它全部公開好了,也正好解釋清楚為什么我的留言顯得那么突兀,還是需要交代相應背景和證據的。
3月16日,系統提示我有留言入精選,但是在專欄下方,并不顯示:
實在無法理解宗教如有正確的信仰,則應該可以提升人的精神關懷與道德水平。
這個結論是如何從今天課程中推導出來的呢?
我想作為一個用戶,訂閱了哲學專欄,我原本期待的是收獲哲學知識,享受思辨過程的愉悅感,并不愿意接受強行硬塞過來的價值觀。
更換專欄已經發布的精選留言的做法,符合得到的價值觀?
下面根據2017年8月31日公開的《得到品控手冊》3.1.2版本內容,分析西方哲學課這個產品。
第一點疑惑,專欄內容不符合得到提出的價值觀。
第7頁(181頁手機閱讀版)描述堅守的底線也就是價值觀中,最后兩條
堅持科學精神,反對怪力亂神
尊重創業精神,倡導建設性
哲學課開始都是神話故事,這個沒有問題,不扣第一條的帽子。但是這門西方哲學課目前更新出來的13講中,羅列知識比例過大,創業精神和建設性的問題上是不是有所欠缺呢?
更可怕的并不是羅列知識,而是對部分在網上隨處可得的知識信息,也作斷章取義式的轉述,這樣的產品是不是符合得到品控里提到的價值觀呢?
比如3月12日更新文章萬物起源于水,主要內容是講泰勒斯,你打開百度百科得到的信息,都比這篇文章內容要全面。
當然,有人可能覺得專欄文章質量肯定高過百度百科,問題就在于,你并不需要懂哲學,只需要懂語文,對比之后就能發現差別。
專欄文字講了泰勒斯成功預言日食的例子,但是沒講如何預言的,作為一篇研究泰勒斯思想來源的課程,把泰勒斯描述成神棍?
文中試圖講述泰勒斯得出萬物來源是水的過程,但是實際描述的就是泰勒斯出生地交通便利,所以泰勒斯能接觸多個不同地區的神話故事,然后從神話故事中就抽象出都有水這個共同點,于是得出了結論。
這里最大的斷章取義在于,泰勒斯實證觀察自然的部分被省略了,專欄文字一句未提,不知道這又是出于什么樣的考量?
第二點疑惑,專欄的精選留言標準混亂。
第37頁 留言(小組)管理原則
10.1 衡量標準:是否對其他讀者有參考價值、有啟發或者有趣。留言是內容的一部分。
10.2 可以有反對意見,但必須有信息增量。
10.3 堅決不選純宣泄情緒性攻擊性留言,必要時拉黑。盡量不選對作者表達盲目吹捧崇拜的留言。少選長篇大論言之少物的留言。
10.4 根據情況適當督促作者回復。
10.5 在以上條件下盡量多選,是對用戶的極大鼓勵。
10.6 極有價值的留言和用戶,養成隨手拷貝記錄的習慣,有助于之后推廣和內容生產。
西方哲學課這個專欄和得到以前的任何專欄相比,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已經更新的13篇文章,截止到寫文章時間(2018年3月18日凌晨2點),共計129條精選留言,沒有一條精選留言得到作者直接回復。
但是,與此同時,作者在周末問答環節,重新復述留言用戶名稱,轉述觀點,然后分別加上了一句到兩句點評。
第一周點評了25個用戶,回答了開篇詞加4篇導言內容。
昨天剛更新的周末問答,只解答了周一到周三的問題,點評了10個用戶,而且解答方式是,周一的問題有用戶提出的觀點,恰好周三會講,所以在文中出現這樣句子:
這個先別著急,因為我們在周三就開始談赫拉克利特
看到這樣的內容,作為一個理智的用戶,能不懷疑老師回答問題時間并非周末嗎?這其實不是大問題,真正問題在于,這樣明顯硬傷的作品,是為什么可以交付呢?
周末問答的內容堆砌了30多位用戶的發言,加上作者簡短點評,這是得到專欄正常的問答交付形式嗎?
如果僅僅只是一句話評價,為什么不能出現在留言下方,總精選留言數才129條情況下,老師回復30條的難度很大嗎?
這就是為什么作為一名內心相信得到的用戶,會寫下文章開頭留言的原因。
作為一門哲學課,留下具備思辨條件的思考題,但是放出的精選留言,卻只有支持一個角度和方向,這是符合得到品控的原則嗎?
專欄3月6日更新的近代哲學核心一課,留下思考題談對康德一句話的看法:你不能只以別人為手段,而不同時以他為目的
當時我寫了幾條反對這句話的留言,發現精選的內容里就沒有不同的聲音。于是寫下了這樣的話:
連續3天了,我覺得正課還沒有發刊詞精彩。不明白為什么會是這樣流水賬一樣的數哲學家人名?我壓根沒從里面聽到任何智慧與新知!更好笑的是作為討論問題的留言,為什么放出來清一色是同一個觀點。難道沒人說不贊成康德這句話,有不同理解?
我想也許是負責挑選留言的朋友,在精選昨天留言的時候,想起了要放出不同聲音的標準,于是有了文章開頭一幕的發生?
第三點疑惑,專欄內容是否有明確價值交付點
第38頁 本期的內容是否有明確的價值交付點?
是否能給用戶明確的賦能?
是否可以再接近他們一些?
能否出個題目讓用戶思考?
是否可以設計個小游戲和用戶互動?
是否可以加入讓用戶分享/轉發/保存等請求動作?
可否偶爾稱贊/祝賀/感謝/鼓勵一下用戶
具體運營動作不追究,但是基本上后三條,似乎沒有出現過。周末問答中集中提到那么多用戶名字,其實會是一種很差的峰值體驗,被老師點名很高興,但是同時那么多人,似乎也不會有多高興。
只關心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能給用戶明確的賦能?
這個問題以前我的答案一直是迷惑的,因為的確學得很迷糊,可能是天資愚笨加上還不夠努力,所以未能初窺門徑。
但是這次留言入選,然后被替換掉的經歷,的確給我賦能了。
作為得到這么高冷的知識服務提供商的用戶,我想最常被灌輸的就是死磕精神,哲學專欄,我會和你死磕到底,直到你配得上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