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象 戊辰 坤下巽上 觀
讖曰:
楊花飛, 蜀道難。
截斷竹簫方見日, 更無一吏乃平安。
頌曰:
漁陽鼙鼓過潼關,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處葬金環。
金圣嘆曰:
一馬鞍指安祿山,一史書指史思明。一婦人死臥地上,乃貴妃死于馬嵬坡。截斷竹蕭者肅宗即位,而安史之亂平。
眾解精華:
【楊花飛、蜀道難】
唐玄宗帶楊貴妃等人逃往四川。
【截斷竹簫方見日】
肅宗即位,戰局方才看到希望。
「截斷竹簫」:簫字截去竹字頭是「肅」字,指肅宗。「方見日」:剛見太陽,喻戰局初見希望。
【更無一吏乃平安】
本句指史思明被其子殺了以后,才能平定安史之亂。
「更」:更替;「無一吏」:「史」字;「更無一吏」:更替了姓史的,喻指史思明被其子所殺。「平安」:平定安史之亂。
【漁陽鼙鼓過湩關】
指安祿山在漁陽造反,攻克潼關后,人馬開過潼關攻向長安。
「漁陽」:天津薊縣,安祿山軍隊的大本營所在地,造反誓師地。「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鼙:音皮。這里指擂響了戰鼓。
【此日君王幸劍山】
指唐玄宗向四川劍山逃去。
「劍山」:四川劍閣縣北,劍門關兩側是直如刀削的大小劍山,72峰,峰峰如劍,這是川陜交界通往巴蜀的咽喉天險。「幸」:皇帝到某地稱為巡幸,這里是逃往的意思。
【木易若逄山下鬼 定于此處葬金環】
玄宗一行逃到西安以西百里外的馬嵬驛,軍兵嘩變,殺死了楊貴妃的姐姐,和她的兄長——宰相楊國忠,而后逼玄宗賜死楊貴妃。
「木易」:「楊」字,繁體為楊。指玄宗寵幸的貴妃楊玉環。「山下鬼」:「嵬」字,音圍,指馬嵬驛,今陜西興平縣。「金環」:喻楊玉環。「葬金環」:陽貴妃當時就埋在了馬嵬驛。現今那里仍有楊貴妃墓。
圖中女子倒地,喻楊貴妃之死。馬鞍指安祿山,史書指史思明。
庶士見解:
“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如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唐-李進周)
楊玉環,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最開始的時候,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李瑁的媳婦。可這李瑁也是一個悲劇的人物,他母親武惠妃和宰相李林甫計劃擁立他為太子,但后來太子沒當成,他的媳婦楊玉環也被他爹李隆基給奪了去。
話說這武惠妃死后,寂寞的李隆基就開始尋覓新的愛人。可宮中佳麗三千,他偏偏看中了自己的兒媳——楊玉環。
這可怎么辦?這時就有宦官向李隆基進言說:傳聞壽王妃善音律,何不讓她進梨園教鼓樂?就這樣李隆基為了能夠天天見到自己的兒媳,一道圣諭就傳到了壽王府。
可是,時間一長,李隆基就感覺不滿意了,為什么呢?因為天天對著這樣的美人,卻不能攬入懷中,這叫玄宗更加的心癢難捱。為了得到自己的兒媳,這貨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都搬出了“李治和武則天”的故事,謂之曰“有史可鑒”!這也就有了后來楊玉環入道觀的橋段。
話說,安祿山為了能夠進一步的加官進爵,就到宮廷拜了楊玉環為干媽。他這干媽確實也讓他一步步走向了唐王朝的權力中心,可是,麻煩也就接著來了。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是當時的宰相,權傾朝野,可當安祿山這貨逐步走向權力中心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與楊國忠產生摩擦,這一摩擦就摩擦出了火花。
楊國忠說安祿山要謀反,安祿山罵楊國忠是國賊,而在李隆基這里呢?一邊是他的大舅哥,一邊是他的干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腳心腳背都長毛,批評誰他都心疼,只有和稀泥,打馬虎眼,勸大家合好才是硬道理。
可這兩貨就是不聽,時常你一句,我一句的隔空對罵?罵著罵著就罵出了一場“安史之亂”。
終于,在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忍無可忍的安祿山,在范陽舉兵20萬討伐楊國忠;叛軍一路攻城拔寨,直取長安。不日,玄宗攜一眾美女出逃長安,「晃晃如喪家之犬」,徒惹人笑耳!又過了幾天,終于逃到了馬嵬坡,這時,陳玄禮、薛景仙、韋諤、高力士等人就坐在一起開始磋商,商量些什么事呢?就商量他們落得如此地步是誰造成的!
這雷總要有人頂,這鍋也要有人背,商量來商量去,就只能讓楊氏一門來頂這個雷了。隨即,楊國忠及其老婆子女被殺,玉環縊死,就這樣,美人消香玉損。此后,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及其子李倓、李俶北上靈武。
公元756年農歷七月十三日在靈武,太子李亨被駐守在朔方的將領們推舉為新皇。遙奉玄宗為太上皇,是為唐肅宗。又過了幾年,安祿山和史思明開始尿不到一個壺里了,隨即,安祿山被李豬兒砍死,更悲劇的史思明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死。一代梟雄,就這樣湮沒于歷史。
又過了兩年,史朝義兵敗,上吊而死,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一入梨園深似海,壽王讓了壽王妃。
華清池畔美人笑,貴妃羞花貴妃醉。
一朝驚聞鐵馬來,明皇已非舊三郎。
安得盛世常以往,切莫媚娘又玉環。
-END-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