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十字街84號》是一本書,此書一直以來本譽為“圣愛經典”備受讀者的喜愛尤其女性更加熱衷。
此書作者海蓮.漢芙與遠在英國倫敦古書出版商法蘭克之間長達20余年的書信往來,他們因書結緣,卻素未謀面,長達20年的時間一直通過書信交換彼此的人生,情感以及生活的全部,作者曾在信中多次提到一定要遠赴英國倫敦參觀法蘭克的科恩書店,但是現實生活的窘迫未能讓海蓮.漢芙遠赴英國,直到法蘭克的書店關閉,他以及眾多書店員工的離世,最終海蓮漢芙出版商的贊助下才去了英國,到了查理十字街因感到物是人非的感觸,用他們之間長達20年的書信寫下此書。
我曾在故事結束后想過一個問題,如果當初他們彼此間有一個人義無反顧的執著一會,也許故事的結局就不會有那么多遺憾了。可是到現在我終于理解了為什么他們之間長達20余年書信往來卻不見面的真真原因,除了現實生活的窘迫,真實的原因他們在長達20余年的生活當中早就把彼此視為重要的靈魂伴侶,而最終的見面也不過是他們的肉身,他們的思想以及靈魂已經無休止地在交談在生活。最后的一次見面雖然陰陽兩隔,倘若海蓮漢芙真的會去祭奠法蘭克,相比她的表情很平靜,20余年生活的波瀾不驚,一切安然如故。心靜了,世界自然是靜的,因為他們早已看透了生死。
人生而孤獨。這就是世界。因為一份長存人心的孤獨感,我們才渴望與那些素未謀面的人們相識。書信,在某一時刻,某一年代承載了這一偉大的使命。因為存在陌生感,在久違的世界里找到寄托。也就有了從前車馬很慢 ,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故事。
你說不要把情感浪費在那些與你毫不相干的人身上,那樣受到的傷害就會少一些,可你又曾知道一且存在的必有它的合理性。一生遇見多少人,是一種緣分;等待一個人,卻又是一份宿命。宿命里的安排,強求不得。而緣分中的相遇,卻又是可遇而不可求。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遙遙無期,時間的軸線沒有一條線是直線,因此人生沒有捷徑去走。與其朝秦暮楚的顧盼,還不如任性的去在對的時間,去做份有意義的事。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也許在某種意義上,給與我理性感性間的判決。誰都知道對于生活你可以隨行自如,生活本就是讓人圖個心安理得嗎?因此挫敗感不可忽略。神情的喜怒哀樂只是表情,是神經系統的條件反射。
還是關于《查理十字街84號》的故事,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也不同。《查理十字街84號》是全球暢銷小說,對于愛書的人人手一本,不足以道哉。可是緣起緣滅卻是書的安排。
電影表現的主題無關乎就是愛情,小說也一樣,不過它表達的有點隱晦而已。有人說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去美國,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美國。因為那里是地獄。愛既是天堂,也能將人淪落到地獄。
大部分追捧書地人,在電影落下帷幕只是,都會去思考一個問題,其實《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最后的結局,剛好彌補了《查理十字街84號》那個遺憾的結局。小蝦和大牛苦苦尋覓彼此,最后英國倫敦查理十字街84號柯恩書店出現,如時間推后幾十年海蓮.漢芙也出現在這里,最后你想該結局如何?不過你將遺憾《查理十字街84號》此書就不會出現在你手里。
電影把愛情主題落在一堆老夫婦身上,似乎是想通過他們來講愛的意義闡釋的更加明了,當我們住在對方的心里,死亡便不再分離,暗透了才能看到星光,相死而后生這句話太有勁了。
那時候沒有一秒鐘能夠到達的信件,等待一份信,就漫長如同一生,但是慢一點才能寫出優雅浪漫的話語。慢一點,才能仔細尋覓盼望的愛情。
最終愛降臨了,查理十字街84號他們相遇了,不早不晚,剛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