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晉瑗的#紫藤家園2017#
【導讀】
微信朋友圈已經成了我們生活工作最密切的一部分,有的人把它當作自拍墻、生活秀、情緒垃圾桶,有的人當作工作直播劇場,有的人當作生意場。而有的人卻做成一張自帶光環的名片,有的人把它做成一份展示個人形象的隱形簡歷。
【為什么人們喜歡發朋友圈?】
1、求助型的。求關注、求幫助、求轉發、求點贊、求成交、求變現。
2、分享型。分享好文好物,利人利已。
反對聲音蹦出來了
微信是我的地盤,我的地盤我做主,想發什么發什么。別人無權干涉。
微信朋友圈是你在另一個空間的生存方式。當然你把它過成什么樣別人無權干涉,但是,朋友圈是個公共資源平臺,濫用朋友圈的資源,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過多刷屏只會讓“朋友們”對你的屏蔽,甚至刪除、拉黑。朋友圈不是“朋友圈”,它就是你,是你的公眾人格和隱形簡歷。
關于朋友圈管理有以下幾點建議:
1、朋友圈并非你家的后花園,想種什么就種什么。我們打開微信通訊錄里,有親朋好友,有同學同事,有領導朋友,是不是還有一部分根本未見面,不相識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加了你好友的人。曾看過一個新聞,有位媽媽通過朋友圈曬娃的相片,不法分子通過朋友圈獲取到孩子的相片,然后拿著相片去學校找到了她的孩子,謊稱是媽媽的朋友讓接他放學回家。還有可惡的騙子,盜用你的相片換成他的頭像給親朋好友發信息進行詐騙。在這個騙子成災的年代,對朋友圈必須要保持萬分戒備。
不要過多展示個人生活的細節。微信現在逐漸轉向工具的屬性,越來越多的生人出現在朋友圈里,過多暴露自己的生活細節,是很不明智和很不得體的。
2、沒必要把朋友圈搞成生活直播。工作的時候,斗志滿滿;休息的時候,各種曬。天天曬吃喝玩樂,會顯得玩物喪志;每天曬加班,則會令人生厭。要顯示自己安排生活、管理時間的能力,而不是經常地抱怨。永遠不要在朋友圈說自己不好的事情,哪怕是自嘲也盡量不要。成熟的人是很少在朋友圈隨便發泄個人情緒的。尤其是負面情緒。
3.觀察并學習你喜歡或者欽慕的人的朋友圈。如果發現某個朋友寫同一件事,見識比你高明,態度比你陽光,有更多的贊和評論,那就應該去學習和效仿。
4.善用“分組提醒”功能。經常看到做微商和銷售的,一天刷屏幾次,我只想說一句,找對你的客戶群體精準營銷。熟人朋友早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如果有需要肯定第一時間會找你,用不著天天看你數次刷屏發廣告。熟人不會覺得你敬業,只會覺得你沒客戶沒單,所以才拿朋友圈來“掃蕩”。如果想加強和特定朋友的關系,就選擇“@某好友”提醒他們看,這樣對方會感受到,你是把他當作特殊的人來對待的。
5.不要在朋友圈傳播負能量,尤其不要發含含糊糊、指桑罵槐。對號入座,最容易群傷。就算沒有得罪人,擔心你的人一擁而上的關心和詢問,也要浪費很多時間解釋。這個社會,負能量和垃圾人隨處可見,正能量太缺乏。還是多傳播點積極陽光正能量的東西吧。
6、展示一些獨處的時間,會拉近和看朋友圈的好友的距離。夜跑、瑜伽、釣魚、看花、放風箏、喝茶、做手工,都很像一個人在做,也是放空自己、排解壓力的好方法。
7.硬要對比的話,曬寵物比曬娃強,曬娃比秀恩愛強。不要真覺得“撒狗糧”是溫暖的事,沒那么多人真正關心你的家庭生活。每次大家在看朋友圈收獲你信息的同時,也都在重新評估你的價值。
8、轉發好文最好帶上自己的評論,有點自己的點評,看法或者小感想,會增加別人點擊閱讀,大家時間都很寶貴,不要隨意轉發,自己都沒仔細閱讀,只看了一個標題就去轉發,頻頻的轉發,讓人會覺得你就是個搬運工,并且還是個閑的無聊的人。謠言類或不可信的文章就不要轉發了。如果是自己原創的有點新觀點新思想可以傳播出去,說不定還可找到與你能產生共鳴的人,覓個志同道合的知音總是人生一大幸事。
9.除了經營朋友圈的內容,也要積極經營朋友圈的“關系”——對別人朋友圈的內容要有反饋意識。最簡單的點贊、特定的內容評論,如果對方發出了比較特殊的內容,比如生病或者有大事,最好的方式是直接私信表示關心。
朋友圈的最佳狀態只應有三條:
我挺忙,但很好;
我很強,且有用;
我這人有趣、有能量、有品位。
http://mp.weixin.qq.com/s/EkZ7mx37vBkhJa3rBXZT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