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北京。
我在去往長途客運站的公交車上,高鐵火車早已瘋狂賣完,坐飛機對我來說更是麻煩,索性去做汽車。若不是這個機會,我永遠都不知道公車的生活文化氛圍這么濃郁。
始發站,人不多,上車后便在中間的位置坐下,其實這個位置很讓人尷尬,因為你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讓座。也許是我小時候心里作怪,一直到今天,坐在中間的位置總是讓我坐立不安。
下一站,人很多,老奶奶老爺爺們開始利索的上車,其中一位走到了我的面前。我知道,此時不讓座會讓全車人對我鄙視,而且就算別人不說,自己的心里也會過意不去。
有時候,看著像是年輕的老人便不會讓座,你還年輕,我給你讓座你的心里好受么,如果是我,我是不好受的。我還年輕,給我讓座干什么。
一邊這樣想著一起起身,不知道是什么風氣養成了我這個習慣,即必須讓座。“奶奶,您坐這吧。”哎呀,謝謝小伙子”,隨著幾聲客氣話,這位奶奶應聲而坐,我本以為這就是故事的結束,卻沒想到是故事的開始。
與以往不同是,以前的讓座老人們都是大大方方的坐下,仿佛這就是晚輩應該做的。而這位奶奶坐下后她的身體是前傾的,后背并沒有完全靠在椅背上,仿佛她也和我一樣,坐在這里有些不安。
她在不安什么呢?而此刻的我是最心安的,心里的罪惡感仿佛得到釋放,好像只有我站著才是最理所應當的安排。看見有其他老人上車后,我也不用左顧右盼,晃動身體了。
在距離奶奶要下的前一站,她站了起來,說,小伙子快坐吧,我馬上就到了。我本以為這一站就是她要下的車站,事實不都是這樣嗎,到了自己的車站再下車。好些的還會給讓座的人說趕快坐下,有的則直接離開,對你說聲謝謝。
而我在這位奶奶眼里看到的是真誠的感謝和最后真誠的體貼。她又站了一站才下車,期間時不時看向我這里,因為我還在站著,就在她讓我坐下的那一刻,我旁邊的某位奶奶馬上沖向了座位,本來的打算就是讓她坐下的,她這一搶,好感全無。
而那位奶奶似乎對這位搶座的老奶奶頗有幾分蔑視,但也不好說什么,默默地下車了。
一路上,我讓座好幾次,也遇到好幾個真誠的感謝我的人,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是提前一站下車,似乎是商量好一般,偏不在自己下車的那一站再起身,這一點,我覺得很好。
不由得想起幾年前聽到的一個案例,美國老人在坐公交車時,不要貿然的為他們讓座,這會傷害他們的自尊,美國人是不服老的。如果你的面前有一個外國老人,首先問一下他們需不需要讓座,在采取下一步的行動。
這讓我想起高中時曾感慨,為什么老年人非要做公交車,僅僅是為了省錢嗎。有些時候還會想干脆成立一個老年人專用公交車多好,給彼此省點空間,也就不至于發生不讓坐辱罵人打人的事件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讓座的初衷是擔心自己老了之后沒有人讓座,后來便覺得到我老了不會做公交車,畢竟時代變了,為了省時間,為了多做點事,可能會打車或者以后有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也說不定。
而且我的心里也是不服老的,我還年輕,被人讓座就是老了啊,弱不禁風了啊,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需要的。每坐下一個座位,便意味著你始終在變老。
但到了那個時候,說不定也不會再折騰了吧,偶爾坐坐公交車體驗一把人多時候的喧鬧對老年人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樣一想,對那些非要座位的老年人還多了些同情,也許只是想和外界多說會話引起人們的關注也說不定呢。
讓座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尊老愛幼,女士優先這些優良作風自出生之日起便烙印在了我們的心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的,讓與不讓都沒錯,只是善良的人總是會被道德綁架。
但你愿意做一個善良的人兒嗎?事實上助人為樂到最后真的是在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