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以后相當科學家,”零七年,一個小男孩邊捯飭他的小玩意兒邊向他的父母應答著,而當時小男孩連科學家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呢,天真的以為自己的玩意兒能改變世界,然后就自詡為科學家了。
“我沒什么想學的,就是想學毛筆字,”零九年,這個小男孩在受到一點國學熏陶,聽得他班主任眉飛色舞地講起當年他練毛筆字時的經歷,聽得班主任以筆懸梁只為練得下筆蒼勁之勢后,向他母親應答著。日后,買了紙筆墨,如今,墨沒了,紙不見了蹤影,筆上的所謂狼毫也脫落地差不多了。
到了高中,小男孩長大了,想法也很多。“航sir(同學名航,此為戲稱),我最近又有個想法,我想當個面包師,”
“說了怕你笑我,我想當修車店的老師傅,”“以后打算開一家改裝店的,”“我打算以后寫書,不過在大學四年我不想動筆”。
進入大學,這個男孩所向往的范圍就更廣了,他期待能與摯友一醉方休,期待四年后能自信滿滿走出校園,期待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所謂的生活。也許他自己也說不清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總之,這個小男孩不斷有新的想法,有的依然在,有的已消逝。我想不只這個小男孩有這樣的經歷,很多人的這么多年應該也是這樣過來的吧。向往就像人生這本書的章節,一章章是說不盡的我們為了一個念頭而努力的故事。當時的盼頭,當時立下的豪言,當時說一不二的倔強,與其說是昨日的夢,不如說是回憶的起點,承載的太多,才無法割舍,忘卻不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