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年細胳膊細腿的兒子,如今已經人高馬大,在外讀書。步入中年的我,常常會回憶以前與兒子相處的美好時光。有件事始終讓我耿耿于懷,內疚不已。
? ? ? ?那是在他五歲左右的時候,我們為了提高他的計算能力,為他報了一個珠算興趣班。那天送他去上課,臨到教室門口,他說不想進去,如同一匹小犟牛,我拽也拽不進去,弄得我滿頭大汗。看到他這副不爭氣的模樣,想到他每次完成老師在課堂上布置的速算題都比不上同班的孩子,禁不住急火攻心,火氣一下子就竄上來了,用力在他的后背上猛推了一把,強行將他推進了教室門內。他一個趔趄差點摔倒,眼淚流出來了,聲音卻沒有哭出來。這時培訓老師機靈地迎上來,邊安撫邊把他帶到了座位上。
? ? ? ?我帶著滿腹的不爽離開了教室,在外面溜達了半天,氣也慢慢地消了。等到他下課,我去接他回家,見他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便問他怎么了,他說頭暈。我伸手摸了一下他的額頭,感覺燙得厲害,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他一直在發燒。一股濃重的愧疚感陡然涌起,噬咬心頭。他燒得這么厲害,我竟然不知,還錯怪他不愿意學習,以那么粗暴的舉動對待他!這樣做父親,實在是有些混仗!當時我好想對他說一聲對不起,因為有些難為情,加上覺得他太小不一定能明白,我的話終未出口。
? ? ? ?這件事一直成為我心中的痛點。每次想起來都非常的內疚和后悔。他當時那么的纖瘦弱小,而我卻仗著自己是個大人,有三分力氣,肆意妄為,粗暴以待。雖然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是這種愧疚至今伴隨著我。這是典型的大人自以為是,情緒失控,蠻橫無理。我至今很難原諒自己。
? ? ? ? 我們常常會對孩子發號施令,祭出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都是為了你好”,或者美其名曰“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仔細分析起來,與其說我們是為了孩子好,毋寧說我們只不過是期望孩子長成我們想象的樣子。希望孩子按照我們心中描繪的藍圖和框架成長。當孩子的走向跟我們的設想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就會不自覺的產生緊張、焦慮、擔憂、失望以至憤怒。很多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假愛之名,行發泄不良情緒之實。
? ? ? ?如果我們能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看待,可能就不會輕易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不會對他過于苛求,也不會輕易對他施暴,包括語言暴力和肢體暴力。他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盡管是個孩子,也有自己的獨立意志和尊嚴,不必非得屈從于大人的意志,他有權利按自己的意志和喜好行事,只要不會導致現實的危險和嚴重的破壞,并非都得按照大人的指令行事。比如,有的大人規定孩子12點鐘必須吃午飯。如果他正在玩玩具玩得正帶勁兒,為什么不能推遲半個小時再吃飯呢?為什么一定得按照你要求的12點吃飯呢?又比如,有的人要求孩子星期六必須把家庭作業做完,Ta為什么不能安排在星期天做完作業呢?我覺得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遲半個小時吃飯,推遲一天做作業,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大人憤怒的責罵孩子拖延,往往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比如你想兒子快點吃完飯,你好收拾碗筷,早一點兒了卻這一樁家務。或者這樣你好早點兒上班,或者好早點兒休息,或者好早點兒去娛樂。有的人說,我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我感到有點費解:為什么12:00吃飯就是好習慣,而12:30吃飯就不是好習慣呢?這完全是大人自己單方面的邏輯。如果你催促一次,他不聽,你還有耐心。催促第二次,他不聽,你可能還能容忍。如果催促第三次,他還不聽,你可能就要火山爆發了。平心靜氣的想一想,孩子錯了嗎?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他并沒有錯。你生氣,只不過是因為你情緒失控罷了。你仗著自己是大人,在體型、體能、力量、智力,等等占有絕對優勢的條件下,有底氣有膽量敢于肆無忌憚地斥責他,壓制他,懲罰他。
? ? ? ? 據我觀察,小孩子真正無理取鬧的時候是很少的。他們哭鬧、不聽話、拖延等等,常常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有自己合理的思維邏輯。如果我們看到了這一點,并尊重孩子的思維邏輯,很多時候我們就不會輕易發怒。
? ? ? ?他固然是你的孩子。但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會想問題的腦袋。而不是你養的一只雞,一只鴨或者一條狗,或者是你所擁有的一個物品。你得把他當人看。如果你能以平等之心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很多苛責憤怒以至暴力就可以避免。
? ? ? ?越小的孩子越有一顆赤子之心。總體來說,孩子的心靈要比大人們的純凈得多。他們沒有大人的世故,很少有大人的言不由衷和言行不一,虛偽矯飾。他們說出的一般都是真心話。孩子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依本心行事,沒有矯飾,沒有詭計,沒有虛偽,表現出來的一般都是真性情。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那樣說,那樣做,那樣哭,那樣鬧,乃天經地義,合乎天理。孩子的喜怒哀樂基本上是天性的流露,其言行舉止基本上合乎我們這個物種的天道。真的東西,哪怕是不好的,也有三分可愛。大人說他有錯或者不當,常常是自以為是,強詞奪理,推己及人,以小人度君子。大人因此斥責孩子,多少有些有悖情理,有失公允。如果再為此沖冠一怒,那就更加出乎理智,蠻不講理了。試想,依本心行事的孩子,又能錯到哪里呢?倒是功利心重的父母,心思太多,容易按照自己的一己之見,吹毛求疵,給幼小的孩子妄下結論,亂扣帽子,還美其名曰“嚴格管教”,真是有些專橫。
? ? ? ?我曾經也為孩子不按照自己要求的時間準時吃飯、準時做作業而生氣過。當我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主觀意志和活動節奏時,我便不再苛求他一定要按照大人指定的時間行事,能夠容忍他拖延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再吃飯,平心靜氣地接受他的活動節奏。他把自己最專注、最喜歡的事情做完了再吃飯,再合理不過了。雖然大人收拾碗筷會麻煩一點,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一念成佛,一通百通,從此很少跟兒子“不聽話”慪氣,很少覺得兒子言行有何特別不當。老婆有時會說我太嬌慣了兒子。我自己覺得不然,應該說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這大概也是兒子從小到大愿意跟我混在一起的原因所在。誰又愿意跟一個喜歡把意志強加給自己的人做朋友呢!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 ? ? ?有人可能會說,孩子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什么事兒都由著他,肯定是不行的。這一點我當然也是認同的。但是哪些事應該由著他,哪些是不能由著他,這個尺度和標準的掌握,那就因人而異,千差萬別了。張父認為應該由著他的事兒,李父可能認為絕對不能由著他。反之亦然。誰對誰錯,我不好評判。反正孩子是你自己的。而你又在體型,體能、力量等各方面占有壓倒性優勢,自然可以把自己的全套意志強加給你的孩子。他比你弱小,自然是抗不過你的。在孩子長大之前,你有條件對其為所欲為。
? ? ? ?我個人認為,只要是對孩子自己沒有危險的、對他人和社會不造成危害的事情,都可以順應孩子的意志,由著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節奏行事,而不必一定聽命于大人。其中有些涉及行為習慣的養成問題,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但不必強求。這是我自己的把握尺度。對于其他可能產生危險和危害的行為,那自然是要給予及時的管束、教育和引導。
? ? ? ?按照心理學家武志紅的說法,每個人都有一個“命”(命運的命)。而這個“命”有一半是父母給的。在某種程度上,孩子有什么樣的父母,就已經決定了TA有什么樣的命。(當然他也認為,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某些問題時,主動改變和完善也是可能的)。因此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其實非常重大。因為我們的意識、觀念和行為,將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自己孩子的命運。難道我們不應該深入思考,認真對待嗎?
? ? ? 有的人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改不了。誰叫TA是我的孩子呢!這是一種直面現實的很好的心態,但也仍然存在改善的余地。既然是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就不能一句話“誰叫TA是我的孩子呢”,而把責任全部推給孩子。孩子完全也可以反問:“既然你都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你干嘛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呢?”若如此,我們又該怎么回答呢?當然,我們絕大多數為人父母的人都不是圣人和完人,不應該對自己求全責備,過于苛責。但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心智,完善自己的人格,反思意識的誤區,積累教育的經驗,則是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我們方式方法科學一點,做得離真理更接近一點,他們的命運可能就會更好一些。我們待之以寬容祥和,他必報世界以寬容祥和。孩子們命運順達,世界才會更美好。
下一篇:年輕時不懂撩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