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1,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 ? 的個人解讀
(岐伯第1段回答: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 ? ? 岐伯根據這段話引出的論述后,這名話是上古天真論第一段總結的話。黃帝問岐伯他只關注到了兩點1.壽命短(半百),2.肉體衰退(動作衰),岐伯回答時不僅說到自然壽命過百(120歲),還提到了不僅要活的長而且要愉悅,也就是人活的要有即要有量還要有質。(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此處第一句總結“欲”,欲是身體的本能的生理上感觀上的需求跟你動沒動心沒關系。第二句總結心,就是我們精神方面的追求,嗜欲/不能/勞其目簡單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你要去滿足你生理上的感觀上需求也不能過分,要適度。眼睛都只盯著一項或幾項生理本能需求,而讓你的心神都散了。
欲字是谷與欠相結合意思可以這樣理解,山谷不滿有欠缺需要給它填滿了,它是渴望被充實滿足的一種念。
淫邪/不能/惑/其心? ? ? 的個人解讀
淫:本來的意思是過分 的意思。中醫把過多的過份的外界氣候的變化分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后來淫有了一種特殊的專指,指性生活過度。
風寒暑濕燥火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只是不能太過,過就會形成危害。能夠形成危害也分兩種情況 1是由于風寒暑濕燥火變化的太劇烈,2.風寒暑濕燥火強度不變但由于人本身的體質,身體的狀態的強弱不同抵抗力太差也會受到侵害。
惑:或者其心,也就是可心這樣也可以那樣,無從選擇不確定的意思。
疑是不太相信,誘是吸引
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
愚 -智--賢 是三種類型的人
愚指心思或者心情想法偏執到一個點,出不來,通俗說是人想不通,想不開鉆牛角尖。
智指比較聰明,通達開通有學問的人,聰明字面可以理解為耳聽的清楚,眼睛看的清楚。
賢指開了慧的人,在智的基本層面之上還有特別強的抽象思維能力。
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說的是無論是在愚、智、賢哪個層面上的人只要能做到不嗜欲,不惑心 。
不肖:肖的意思是相像,形似為肖,神似為妙。但在這句話時肖不是當肖來講是當屑來講。它是通假字。
不肖于物是指對物質對物欲那種不屑一顧,我們生活離不開物質,但物質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對它們有追求但這種追求的欲求不是過分的很強烈。
不懼與物;
懼不是怕,懼是指受到驚或害怕之前擔心憂慮的最初心神的反應,懼的繁體字懼,可以分解為鳥停在一處時一般都是很戒備警覺的心態,兩只眼睛不停的隨時觀察著四面作方,那種觸動內心或者說觸動心神的那種狀態是懼。在受到驚喜驚嚇或者害怕都有可以出現懼。
恐是你的心像在被一個繩子勒住脖子后,你的心懸到嗓了眼的那種感覺。
故/合于道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道家養生的最高境界,
故合于道 說的意思就是按照岐伯說的上古有道之人的生活方式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不肖/不懼/于物,這種方式生活就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能夠順應自然,這樣無論是愚人、智人還是賢人都能夠活的很健康快樂幸福。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最后這句話的總結,為什么上古有道人活到自然天賦年齡非凡動作不衰,是因為完全順應天延自然變化規律所以會立于不敗之地。
平時說的道德是德的其中一個意思說的是人定的倫理觀,真正的道德是完全分開的兩個意思 ,
道 是天道,自然變化的規律,
德? ?是用心去體驗天道的變化,然后做的事情符合天道這叫德,能這樣做的叫有德之人。
德全:指不僅是用心體驗天道的變化符合它,并且還要盡量全面的去符合它符合天道的變化。全面的掌握天道然后去做符合天道的事情。
怨:說其他人沒為你做什么事(例如說上級沒給自己漲工資)的這種情緒叫怨。
恨:在別人背后說人壞話的這種情緒叫恨。
一個真正得道的人內心不會有怨恨這種情緒,他們內心對外界無所奢求,他們都是對內要求不是對外奢求,如果有這種情緒說明你的內心不定,所以別人人能傷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