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看電視,突然看到張藝謀導演拍的留守兒童,是四川的小學生,孩子們用DV拍自己的生活。他們大多是跟自己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一年或者兩年才能見到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他們整天面對的是,無言的老人,或者一只雞,或者一條狗,孤獨是揮之不去的主旋律!
看著電視,眼淚隨著孩子們呼喚媽媽爸爸的稚嫩聲音,不斷流下來!很心疼這些孩子,太心痛了!自己的孩子,基本沒有離開過我,他們得到了我和愛人滿滿的愛!我們一直自己帶著,不論是多糟糕多無奈的情況下,他出差,我在;我出去,他在!我的父母更是如此,在家里孩子多起來,小的情況下,現在八十多歲的母親,當時工資是80多元,找保姆,才二三十元,足夠找倆三個的,可是媽媽怕保姆不能善待我們,就把正式工作辭了……
現在,也終于能理解他老家的三弟了,環境不同,觀念不同,還有思想不同,做法就不同:前幾年一直跟著我們干,我們把工程交給他做,有一個多月沒事,我們一家去看看他們,請他們吃飯。十點多,還在睡覺!正值暑假,我提議讓他們把孩子接過來,他們說沒地方住,他們倆口一個房間,還有別的房間空著,孩子很小,怎么不能一起住!我說,沒地方跟我們一起住,他們又說,孩子不愿來!我說,時間長了,孩子就不跟你們親啦!
后來老公認為我多事,可是我心疼他的兩孩子!
附上以前寫的東西,讓大家看看,你的房子蓋得再好,物質給的再多,孩子愛的根基不好,缺乏愛的能力,卻是多少錢買不回來的!
多愛愛你的孩子吧,不要說各種的不行,除非你,不夠愛!
這一段,管事太多!自己的事,別人的事,都拿自己的標準來衡量,比如對孩子的關心,希望別人也像自己一樣,多給孩子關愛,像自己八旬的母親一樣,為了孩子,把正式工作辭了,保姆不找,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不讓他們受一點委屈!昨天和小叔夫婦出外郊游,吃飯,問到孩子,他們講孩子不來,孩子也不聽他們的話,我呢,還二地說,接來吧,你們要住不方便,住我們家一段,不跟孩子處,孩子不跟你親的,巴巴說了不少,那位來了,不讓我說,幾次打斷我的說話,回來的路上,我問他,你弟媳為什么不管孩子,讓六歲的孩子住校,十五歲的孩子不上學,暑假,沒活也不回家看看孩子……人家的事,誰知道!是你弟弟家啊?我吃驚……你說多,人家理解不了,還怪你多事,還有人家就想輕松自在,想法不同……回家自省——多事!
看透不說透,才是好朋友!只是可憐了倆個年幼的孩子!還有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公婆!只是父母教育和關愛的缺失,卻是多少金錢也彌補不過來的!
再附上一些資料,但絕不是危言聳聽:
留守兒童,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并且人數還在迅速擴大……沒有完整的親情,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很多人形容他們是“野草一樣成長”。漸漸地孩子變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這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本期專題,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世界…… [策劃:崔慧萍]
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他們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他們是一群這樣的孩子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這些孩子孤單地留守,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憂傷,生活上的不便與環境的歧視,無一不在困擾著這些孩子。由于缺乏親情滋養,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詳細]
他們的特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