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什么,就會相信什么。
我們說到對前景和自身才能的評價,人們往往表現得太過樂觀,樂觀到荒唐的程度。
一個人很多時候對自我的判斷,總在平均水平以上,而更多時候是自我的過度自信。我們很多時候為自己設定了錨點——60分,而自己得分總是或多或少高于60分,對于他人感覺總比自己差一點。從而錯誤的估計自我,分析事物,給自己的決策帶來荒誕的自信。
生物通常偏好固定的活動模式,以便最大程度地節省精力,也不喜歡長久以來享有的好處被拿走。
如果有固有品牌,那么就需要不斷的固話,簡潔明了的給受眾,既可以給他們節約精力,又使得我方可以深耕細作,把事情做專業做透徹。
還沒有產生固有的特色(或者大眾慣性的固化),那么規劃的時候需要思考一個長期效益,長期的成長才是給雙方最省時省力的策略。然后為品牌的固化(創造)持續輸入和輸出匹配的形象,以達到定位清晰,建立起品牌與消費者的條件反射。
首要的原則是你必須別欺騙自己,因為自己是最好騙的人
在思考中格外謹慎不全是好事,有會造成格外的錯誤,這種情況當然令人煩惱。但大多數好東西都有討厭的“副作用”,思考也不例外。要消除思考的副作用,最好的辦法是向那些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學習,他們會系統地批判自己——不要欺騙自己
聰明而勤奮的人更容易過度自信而犯災難性的專業錯誤。因為他們往往以為自己擁有超人的才華和方法,而給自己選擇了一些更困難的航程。
長期持有,品種少而精
芒格對于那些不需要投資指數的聰明人采取高度分散的投資則原則持否定態度。
伯克希爾的股票投資實踐還有一點值得拿出來進行比較:到目前為止,伯克希爾幾乎不直接進行海外投資,而現在基金會的海外投資很多。采用伯克希爾 - 哈撒韋的投資方法,從長遠來看,你們不太可能會后悔,即使你們不會有沃倫 - 巴菲特免費為你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