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診斷原則
當患者患病時,不要對他下定論,當醫生對病人下了診斷之后,病人會以一種消極的狀態面對生活。
很多患了病的人其實病并不嚴重,由于心態以及心情的影響讓病人走向死亡。
2.角度不同的局限性
我們以大象為例,每個人摸的部位不一樣,所以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
有些人會覺得大象的背平坦如床,因為她只摸到了大象的背。
每個人摸完不同的部位,會把大象說的各式各樣,正如一件事情發生之后,人人發表的意見不同,這兩個例子與之相同。
但人說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應該對任何事情做決定性的評判,只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就足夠了,因為你只能看到一個角度的問題。
3.父母對孩子有不同的期望
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機靈,但又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用功,機靈,但是也有家長只希望孩子能夠生活的開心快樂。
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所以等這些孩子長大后才會成為各種各樣的人。
然而每個男人對自己的另一半也有不同的要求,他們會想象自己的另一半是怎么樣的,但是他們的想象和追求都會停留在某一孤立的方面。
4.信息與知識的區別
有很多的人他們空有一堆的信息,卻沒有牢靠的知識。
改變我們行為,思維和生活的是知識,沒有成為改變我們思維、行為和生活的是信息。
范蠡就是一個非常有知識的人,他非常有計謀,他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
他為了幫助越王勾踐,將自己心愛的女子西施送給了夫差,讓西施迷惑夫差,使他從此不早朝,不理朝政,以便越王勾踐整垮吳國。
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之后,越王肯定不會愿意看著自己曾經受過那樣的苦的人每天在自己身邊轉悠。
我想一般人都會是這樣的想法,所以像范蠡這么聰明的人肯定會想的到。他帶著西施遠離朝政,在外經商,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此與西施隱居山林。
范蠡被奉為商界的鼻祖,后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
正與范蠡所相反的人,就以孔己乙這個人為例。
他雖然知道很多的知識,卻無法使用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雖然是個秀才又天天和小朋友們炫耀自己所會的知識。
但他的生活依舊貧困,無法將知識轉換成掙錢的工具,所以仍然是個窮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