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朋友問我讀書方法,因為我花了5個小時讀了15萬左右的字,就是剽悍一只貓的簡書文章,同步記了8頁紙,總結了10個收獲,他覺得,我應該是有方法的。要擱以前,我只能回答“沒有,多讀,讀多了自然就快了”。
但現在不是以前啦,我比以前進步了那么一點點,有那么一丟丟的方法,而這一點點進步依靠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講什么?
看名字就知道啦,教你怎么讀書的。你可能會不屑,我們哪個不是從小讀書讀過來的,而且讀書為什么要那么功利,享受讀書的過程不就行了么!這是我2012年的觀點,所以沒讀幾頁我就棄了,印象中還嘀咕了幾句“什么經典書,一點兒也不靠譜”。
2016年5月,也就是今年,發現真真是錯怪了它,它白紙黑字的寫著——書中涉及閱讀方法主要針對致用類書籍。
什么是致用類書籍?
通俗點書,就是對你有用,有用的概念還是有點大,哲學類的書籍也有用啊,而且是有大用的,咱中國的四大名著沒用嗎?我可不敢說沒用,在我看來,無用之書反而有大用處。
不過在這本書里,咱們別那么較真,指的就是能夠告訴你一些信息或者方法的書籍,書中的知識你可以直接拿來用的,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閱讀?
剽悍一只貓的簡書文章雖然不是書籍,但因為他一直堅持寫對別人有用的文章,所以也適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閱讀目的。致用類的書籍一般是能夠滿足甚至解決讀者的某些特定需求的,因此,閱讀致用類書籍就需要讀者在閱讀之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是簡單想要獲得資訊,還是想要找到解決問題得方法,亦或其他?
我閱讀剽悍一只貓的簡書文章,需求很簡單,1、讀完;2、找到對我自己有用的,比如怎么寫作的,怎么讀書的,為什么紅的這么快等等。
第二步,看封面與封底,找到書的介紹,看看這本書時講什么的,與你的需求對比下,看是否滿足。在閱讀剽悍一只貓文章的時候,就是看貓的介紹。
第三步,看目錄,了解書的整個結構,通過瀏覽目錄知道與你的需求密切相關的是哪些部分。在正式看貓的文章之前,我先快速閱覽了123篇文章的標題,從標題大概知道文章的內容。
第四步,開始閱讀。注意,這里也是有步驟可依的,建議:1、先針對一個章節瀏覽一遍,知道作者講什么,2、然后再開始從頭閱讀,閱讀過程中,不是勻速狀態的,不重要的部分快速閱讀,重要的部分慢讀、精讀甚而是反復讀,有人說什么是重要什么是不重要,這還是從你的需求出發。
讀貓的文章時,有些部分我讀的特別快,比如講演講的,因為短時間內我沒有專注演講的打算所以暫不需要,但如果涉及到寫作方法、讀書推薦的部分,我就會很慢的閱讀,然后做讀書筆記。
第五步,閱讀完之后,問自己,這本書講的什么?作作者各個部分說的什么,怎么說的?說的有沒有道理?都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這本書和你有什么關系?有沒有解決你的需求?如果你答不上來,那么就答不上來的部分,你可以再回過頭去看看。
這些問答最后被我總結成了10個心得,和我有關系的部分,也在筆記本上做了記錄,方便后續查找、踐行。
當然,上述只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內容的一小部分,你可以試試,一定要試,不然你怎么知道對不對,知道有沒有需要優化、精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