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人之模范也。那么,作為一名師范學生、未來的老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完善自己,以高標準高素質來要求自己 。
習近平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說,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怎樣才能成為好老師呢?
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教師職責第一位的就應該是“傳道”。老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我們應該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幫助我的學生筑夢、追夢、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潭水。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我們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范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我們要有一顆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滋潤學生的心田。
我們應該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我想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好的老師就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不會講。初上講臺,首先是當面對著幾十名學生,自我的認識不足,自己不具備交流的能力或者害怕交流,戰戰兢兢地走上講臺,因為對自己的能力認識沒有底,所以,一節課根本不知道自己講什么,所有的準備都可能當面對幾十雙清徹的眼睛而到爪洼國去了,這或許是一個老師的初期。這可能是在坐的每位將來都要面對的,所以我們還得需要提升自己的實踐技能,就是如何用自己所學去教學生。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積累經驗了。
總結下來就是,我們應在知識儲備,道德修養,實踐技能方面提升自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