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讀只是自己暫時的淺見。
【解讀】
1、老子有三個寶貝,守持并且珍藏著。這三個寶貝也就是指導個人怎么來順道。
2、第一個寶貝是“慈愛”。一方面天道是要推動萬事萬物都越來越好,我們慈愛也就是順應天道。另一方面我們和外在有相互的生克關系,所以我們對外慈愛就是好關系的基礎。而當我們慈愛的時候,為人處事就能夠勇敢很多,因為我們的行為對對方是有利的,而不用太擔心負面。
3、第二個寶貝是“節儉”。我們知道,德是對道的蓄積狀態,我們個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是如此。所以如果鋪張浪費,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都有可能透支。那保持節儉,就不會出現浪費的情況,把精力和精神花在該花的地方上。自己的“德”也才會是一種廣大的狀態,因為節儉而用不完。
4、第三個寶貝是“先人后己”。因為站在更大的角度上,我們和他人的利益其實是統一的,所以先考慮別人的利益對自己是最好的,因為也會反饋到自身。正如君王把自己放在低位,先考慮民眾的利益,才能得到眾人的擁戴。所以先人后己,自身的德容器會不斷的增長變大。
5、老子指出了順道而行的三個寶貝,但是如果我們不慈愛卻勇猛,不節儉而浪費,先己后人,這樣在為人處事中就很容易出現危機。
6、那這里“慈愛”是最重要的,因為愛自己,所以懂得要節儉,因為愛他人,所以先人后己。這里的慈愛是一種對整體廣大的慈愛,所以不管怎么樣都是一種很完美的狀態。這樣把慈用在作戰上也能獲勝,用在防守上也能固守。而天道對我們也是慈愛的,用慈愛來保衛我們。
【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譯文】
天下人都說我講的“道”太大了,似乎不像任何具體事物。正因為它太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體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種具體事物,也就變得細小了。
我有三件法寶,固守且小心珍藏著。第一件是慈愛,第二件是儉約,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對人慈愛,所以能勇敢;有了儉約,所以能廣大;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為眾人的領袖。
如果舍棄了慈愛,而一味地好勇斗狠;舍棄了儉約,而一味地鋪張浪費;舍棄了甘居人后,而總是站在眾人前面,就會出現危機。慈愛的人,用來作戰就能獲勝,用來防守就能鞏固。上天要救助一個人,就用慈愛來呵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