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最浪漫的事是讀書,但要看讀什么書了。讀完張愛玲這本《傾城之戀》,真是浪漫不起來,反而會有著些許的壓抑與糾結。放下,拿起,再讀,所以斷繼續續看了好久終算讀完。
及至后來看王小波將張愛玲的小說歸于幽閉類型的小說,描寫的都是煩心事,或者當媳婦,被人煩;或者當婆婆,去煩人;或者自怨自艾;或者顧影自憐。總之,把囚籠和噩夢當作一切來寫,總是在不幸之中品來品去。
小波表示不喜歡。我雖還不至于不喜歡,但也似乎有所認同小波的評價。
回到書本身。張愛玲這本《傾城之戀》收羅了16部中短篇小說,包括:《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琉璃瓦》、《心經》、《花凋》、《封鎖》等。
知道這世間張迷很多,他們必讀得比我細致比我認真。只是粗粗看完,姑且談談個人幾點粗淺的感知:
1.小說多數圍繞舊世沒落的大家庭描寫
相信這些都是張愛玲自身熟悉的成長環境,所以拿捏十分到位。
眾所周知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是李鴻章之女,祖父是清末名臣。但到她這代就成了最后的絕響,亂世終結了。
她的童年是黑暗的,被母親拋棄,母親去了歐洲,父親還揚言要殺死她,剩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后娘的監管中成長。
她的敏感天性讓她充分感知了沒落亂世中的一切,就形成了她的小說基調,道不盡繁華都市下的滿目蒼涼,溫柔富貴中的凄情哀婉。
2.小說中的男人與女人
小說中的人物,若是男性,多數是浪子、不當責、不成氣,吃喝嫖賭卻無所不能,也都是娶了白玫瑰則想紅玫瑰,或娶了紅玫瑰想白玫瑰?;蛘摺坝绣X的時候在外面生孩子,沒錢的時候在家生孩子?!鄙儆姓娣e極的形象。
若是女性,則是“結婚機器”,她們的愛情婚姻純粹是謀生手段,是求生的籌碼?!芭艘惠呑酉氲氖悄腥耍畹氖悄腥耍沟囊彩悄腥??!庇捎诙嗍浅錾泶蠹议|秀,雖家庭日趨沒落,也只能順從媒妁之言,為了門當戶對。而少有自由戀愛者,也多數遇人不淑,最終連生存都無望。
男人的生活都是一場荒誕的鬧劇,女人的生活則是一出冗長的悲劇。
有時覺得張愛玲更殘酷,她先叫人們生出一點希望,覺得這人生似乎尚有些有趣的地方,可轉眼間就將它象肥皂泡一樣捅破,空留給人一個尷尬的念想。
讀張愛玲的小說,就這樣愛恨交加,看她如何將美好的事物破壞了給我們看。
張愛玲的筆宛若金針,貌似漫不經心地描龍繡鳳,實際上卻將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
3.張愛玲盛名背后的孤寂
再看張愛玲個人婚姻情感,慨嘆也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絢爛名聲與極度的孤寂。
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榜上有名,這多多少少拜胡蘭成所賜。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卻是張愛玲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第二次婚姻,36歲的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產生了忘年之戀,兩人相識于1956年,但1967年賴雅逝世。
最終在美國深居簡出,與世隔絕,孤獨離開,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讓人唏噓不已。
對于張愛玲來說,愛情只要歡娛靜好即可,無所謂對與錯,愛過然后萎謝,活到哪里算哪里。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種感情不是千瘡百孔”。
張愛玲出生在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家庭,是沒有選擇的。
她的個人身世,也如同她小說中的人物,一個悲劇的人生,一個詭異、悲涼、凄慘的人生。
正如張愛玲自己說,我不斷地舔著傷口,舔著舔著對傷口也有感情了。
所以這個傷口就伴隨她一生,永遠永遠伴隨她,永遠永遠地出現在她的作品里面。
而張愛玲超然卓絕的才情與敏感細膩的天性又成全了她,讓她的作品一直活在后世,其人其文也都是一個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