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看完《西游記》和《紅樓夢》相信很多人會很詫異。但是按照我讀書的速度,每天看2-3小時,要看是完全可能的。不過我的確是很少做筆記的人,很多第一次讀的書,我都不喜歡做筆記,會妨礙閱讀的流暢性,我不太喜歡在閱讀中被打斷。現階段很享受接觸不同的文學作品,喜歡大量閱讀不同的體裁作品。至于細度,慢讀,我認為是一個篩選的過程。經過這幾年的時間,有些作品自然會讓你很想再讀一遍。
一邊看,一邊想到現在的網絡小說。通過一個個故事串聯,殺敵升級,直達遇到大BOSS。及時你沒有看過前面的故事,你也可以隨意翻開一章看得津津有味。這種單元劇寫作方式,看就了就會有審美疲勞。但是作為我們開山鼻祖的名著,這本書影響了不單單是一代人。于是,我看的不再是斬妖降魔,而是人物背后的心理。起碼讀完這本書后,我快要分別出來現在的影視作品,到底有多少是真實呈現,多少是夸張虛構,而不是被牽著鼻子走。
用現代的眼光,我難對維特的感情產生共鳴。那種小心翼翼,偏執的熱情,給我的距離感太大,只能通過小說窺見當時人們對于感情的解讀,據說這本書曾經引起一股自殺潮,而自殺是一種反宗教的行為。
這本書拿起放下了很多次,它在書柜上靜靜躺了一年,而在這段時間里,我讀了大約80本書,這次終于讀完。在這本書中,你會發現原來那時候的有錢人是如何生活的,她們是如何打發時間,人際交流,甚至是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你都可以通過這本書中看到。有些人認為最后四十回沒有可讀的必要,反正我是看完了,不由感嘆高鶚是一個悲情作家。打九十回的情節以后,賈府是一落千丈,而我覺得是有點太刻意了。但我個人對賈寶玉渡口拜別父親那個畫面挺有感觸的。“滿紙荒唐言,一種辛酸淚,”這句話還是太輕了。
對于這位作者,他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即使他寫的作品很隱晦,很難讀懂,也能讓我忍不住翻閱。也許是因為遙遠的異國文化,也許是古老的傳說,也許是暗晦的意識流。他的文字對我來說,就是一顆誘人的果子,但口感苦澀。翻開一本書,看的不但是故事,也是自己。
這部作品讓我很驚艷,以至于我重新思考什么是意思流?最后總結出,自己是那么喜歡意識流。故事很簡單,具體出現了3天,但卻跨越了十年的。如何把握無數記憶中的某個片段,然后在遙遠的時間中回顧那一刻發生的變化?第一次接觸伍爾夫的作品,這是一個很棒的例子。
我一直覺得在茨威格平靜的面孔下,有一種偏執的激情。他向往那些具有行動的人,把內心激情轉化成“暴力”的人。加爾文作為一個曾經的異端,當個人的權利達到了一種頂峰,他就會成為一種危險,需要被另外一種異端去壓制。這種事例,在歷史上并不罕見。
戒煙兩年后,又恢復吸煙幾個月后,決心再次建議。知道這個月底,已經一個月沒有再抽煙,想念煙的次數也越來越少。這本書,反復重新的一個問題是,煙癮是一種毒癮,你想抽煙不是因為它能讓你更輕松,更舒服。而是你被毒癮控制了,這個觀點我喜歡。對于有過煙癮的人來說,“癮”會跟隨你一輩子,戒煙也是一輩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