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盧盧
第七章
這期間,也是喜旺思想斗爭最激烈的時刻,他仿佛被許多問題困圍住,在疲倦地尋找突圍的法兒。他在閱讀中跟著書籍走,也會在其間給書本留些自己的心聲;企求化解成對自己有用的成份,教日積月累,似玉匠在打磨那決玉石,同時深知也在打磨在人世只能活幾十或百年的自己這個生命的個體。
他的心,隨著環境和所見所聞走時,總想出來做千軍萬馬的將師(不相做將軍的兵,不是好士兵)。他在自己的“軍事地圖”上苦苦思索,有時也會踱來踱去,因為著迷,一腳踱空,立馬腳一生根,才未滾下山去,但心里是有蔣介石的罵辭的:娘西匹,原來這不是辦公室。
這或許是種人生的選擇。特別聰明的人,選擇智慧尚且選擇狡詐的欺世盜明的小聰明,這就構成了大智慧與小聰明的天性也有不盡的搏奕,兩人如魯迅所寫,都穿著便褲,斗到甘處,同時各吸一口氣,就在這換氣間,不小心,雙方便褲同時落地,也可說大智慧與小聰明博奕,小職明若披甲上陣,搬出全部家當,大智慧也有被斗落“便褲”的危險的。于是有些兒大智慧有時也會向小聰學習,為保“便褲”不落地,而睜只眼,閉只眼。
小時侯,他現出些兒奇,就有大人評他若走正路,八成能成“佛”,若走邪路,那就是“大魔頭”。還有多少多少年出一個的狀元的坯的夸張議論。喜晚聽得后,自也飄飄然過,父母呢,有肉也突然會想起喜旺來,要能成“佛”在他們的心中是怎樣怎樣修來造一方百姓的大善事,若大了變成“大魔頭”那自然是“罪過,罪過”,于是灌輸給喜旺的總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徒之類。
喜旺的飄飄然飄沒多高,就自個兒將“心之飄然”壓了下來。山外山,人外人,他算舍。長大到能總結些深高些兒的做人道理了,他想:人,要有兩個不能看不起,一不能看不起自已,二不能看不起別人,謙謙君子那是對君子,善良人的敬仰,并不是自覺自己不會產生出息。盡管人間處處得見“地位勝利法”,有了地位一個電話便能把事兒搞定,不該定也定,心靈心處是不可老根殖在那兒的;不然,這種人與阿Q有“精神勝利法”怕也好不到那兒去。
“智慧”他想“就是智慧,不透明,有很多的變數,同時也會流露出些兒蛛絲馬跡,能解千頭萬緒的問題線團兒,沒有道貌岸然,不會作威作褔,不給你開后門……
喜旺走出廚房那刻,竟兩個多鐘頭未回房。(前兩章筆者的議論,是思想空間給喜旺這個人的考卷……我們人一出生,這世間就已客觀地給你可抓取的東西,先是抓母親的乳,然后好的壞的,看得見看不見的全客觀存在著,甚至自然而然地變化,生發,精神的,物質的,然而它們都有門,形形色色的門,且都有門神守著。此時,就不象抓母親乳房那么簡單了……宇宙本空無,這是空間;太極的“太”字,意思是說可以極大,而那“大”字下面的小點,代表極小。這就是宇宙萬物,可大至似無邊際,又小至無從發現。人們發明了顯微鏡,怕也還有顯微鏡所不能及的什么什么“子”。“太極”兩字是孔子給名命的。
閑話少說,言轉正傳。
且說喜旺這一家三口的廚房和臥房是相連結的,在一個大些的棚中,隔出一個二十來平米的間作為臥房。一米左右的過道,兩頭有門。床也是也是用竹片編的床板,搭起來,然后割些茅草,將堅硬的桿部分除卻,往床面一攤開,然后攤開龍須席,然后是被褥。好,大功告成。在老家,這種墊草的角是稻草,在這樣的原始大森林中,因氣侯與林木茂盛的緣故,就連此等茅草也得去山下有農田的處所割。來回有好幾十里路程。那陣子,離這兒最近的農田早盡數荒蕪。不知什么時侯,在這兒生存的十多戶農戶,也不知搬了還是死了。于是有人看到了鬼毛,后這鬼毛又在一所小學出現。
于是喜旺能者多勞,出了名的有功夫的藝高人膽大,義務就務到他奮勇當先破解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