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有些地方的山水奇絕天下,但不知道為什么,名頭總是叫不響。比如說九寨溝吧,本來是甘肅的,卻隱藏在那里好多人不知道。但甘肅人有個優點,就是比較注重實惠,能看得見那眼前的利益,見九寨溝那窮山惡水帶不來什么實際的收益,就跟四川方面換了個碧口水庫。
? ?這真是悶頭吃大虧啊。可能是在這件事上受到了一些教育,或者從四川人那里受到了一些啟發,甘肅人這兩年在官鵝溝的宣傳上,可真是下足了功夫。官鵝溝比九寨溝還要漂亮,經過這樣那樣的宣傳,這一點現在也慢慢地為世人所知曉了。
? ?需要強調一點,一個地方,一旦被確定為國家級的景區,資金就到位了,保護的措施也就跟上來了,我覺得九寨溝的開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但是遮陽山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它至今像個棄兒,靜靜地候在那里。
? ?遮陽山位于秦嶺與岷山交匯的地帶,具體來說,在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大草灘鄉。它的一邊是甘肅岷縣,另一邊是甘肅漳縣。
? ?我以前也不知道有這么個去處,這次國慶出來玩,想著找個人煙稀少又風景不錯的地方游蕩幾天,小舅子王金明就在一張紙片上規劃了一條路線,其中第一個景點就是漳縣的遮陽山。他曾經在隴西隴南一帶的山區搞過地質調查,對這里的山水比較熟悉,加上他身體壯實,車技又比我好出很多,所以一起開車出去,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 ?我在上一篇游記里寫到從臨洮出發到漳縣遮陽山的這條路,有一句話忘了沒有寫,就是我覺得,這是一條能沖撞人靈魂的路。
? ?在城里久居,為一些瑣屑的事奔忙,心里容易沾染上塵土,眼晴容易變得迷蒙,整個人也就容易處在一個疲憊和勞累的狀態中。這個時候,你如果能放下所有的瑣事,給車子加足油,駛入蓊蓊郁郁的山陣,在這里,好長時間見不到一輛車,看不見一個人,再被山林的風迎面一吹,就感覺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洗浴,整個人就清爽多了。
? ?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到了遮陽山。
? ?常說好山好水好地方,一座山,如果有一條水從里面流出來,就會處處彰顯出生機和活力,而山也就因此有了靈氣,有個性特點。
? ?進了遮陽山,你就得跟著一條溪水往里面走。
? ?走在水邊,是很美好的人生體驗吧。陶淵明在《桃花源記》里也寫過漁人走在水邊的情形:“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 ?我覺得遮陽山里面的溪水,比起那桃花源的溪水,顯得更有個性。這個姓,正是由遮陽山獨特的地形地貌塑制造出來的。
? ?遮陽山處在群山的環抱之中。周圍蒼茫的大山都覆蓋著蓊蓊郁郁的原始森林,舉目所見,全是層層疊疊的林木。這些大山的色彩比較飽滿,線條比較柔軟,空氣比較溫潤。如果把它比作音樂的話,那應該是比較舒緩的調子了。
? ?但是這舒緩從容的群山,一到遮陽山這里,像是被撕破了一道口子,忽地山石林立,張牙舞爪,露出了硬硬朗朗的面目。加上溪水在亂石之間撞擊,發出轟轟烈烈的聲響,使這音樂的調子忽然變得激越而慷慨。
? ?這種感覺越往山里面走,就越明顯。
? ?在遮陽山里面,一塊石頭就是一座山,大大小小拔地而起的石山,在你的眼前密密麻麻地排列上去,形成一個巨大的石陣。有些山高聳入云,有些山刀劈斧鑿,有些山面目猙獰,穿行于其間,給你形成壓迫。
? ?我當時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一不小心撞入了大山的內臟。我一座山一座山數著,這是肝花,這是肺葉,這是心臟,并心里想著,以前無論是去峨眉,還是去泰山,那都是上山,或者是登山,只是簡簡單單地接觸了一下山的皮毛。而這會到了遮陽山,才算是接觸了山的內臟,才算是真真切切地進了一趟山呀。
? ?山路盤結曲折,并不好走。有些地方被溪水阻斷,還得支了列石,綰起褲管,小心翼翼地走過去。
? ?最難走的路,還是那叫做一線天的地方。全國不少景點都有個一線天,比較有名的就有峨眉山、華山、武夷山、九宮山等處的一線天,差不多都是因兩壁夾峙,從縫隙間只能看見一線藍天而得名。今年暑假我登黃山時,走過小心坡和渡仙橋,就看到兩座碩大的石壁基本夾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一線天,最窄的地方僅有半米,只能容一人通過。
? ?黃山的一線天盡管很窄,但還是能輕松地走過去。遮陽山的一線天就不是這樣了,因為兩壁之間那條窄小的路極為陡峭,而壁上滲下的水,又將這陡峭的小路又做弄得泥濘不堪,每走一步都要向下打滑。所以,盡管焊接了鐵鏈作為扶手,還是很少有人敢于嘗試。
? ?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里,說到了一件讓自己后悔的事,就是在鉆華陽洞時,盲從了眾人的意見,中途折回,而沒有盡興。最后他感嘆說“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那些“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所以“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至于我,每到一個地方,是輕易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的。
? ?這會費了老大的勁,終于走到了這么一個險要的地方,怎么能中途折回呢。讓我最佩服的,不是自己,而是此行的兩個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六歲,她們堅持要過一線天。這又讓我堅信,孩子往往比大人頑強。
? ?當我們互相幫扶著一步一滑地走過一線天時,眼前群峰林立,豁然開朗,又看到了別樣的景致,孩子們都興奮地尖叫了起來。
? ?北宋著名詩人張舜民(字蕓叟),被貶逐后,流寓至遮陽山,還留有“西溪”和“蕓叟洞”的刻石,至今還可辨認。這說明,在將近一千年前,遮陽山已經被人們所重視了。
? ?不過,遮陽山在全國的名頭還是不大,甚至在甘肅本地也很少有人知道,但我還是要強調一點,遮陽山不亞于全國任何一座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