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己的成長之路,自我管理這個門,從2013年開始就走進去了,只是一直在門里徘徊打轉,成長也是時斷時續的,記得2014年開始參加CEO課程,只是后面沒有跟上,后來的成長也就一直停滯不前,哪怕有進步也是非常地緩慢,今天開啟了CEO之路。寫下我粗淺的感受,讓文字來記錄我一點一滴的進步。
萬事開頭難,中間難,最后也難
周日早晨,雞血慢慢地開啟了第一堂課程。只是在聽到后面的內容之后,便開始有點聽不懂了。覺得有點畏難了,心里覺得有點喪氣,有點打退堂鼓,想著自己到底能不能跟上這個課程?之前14年時聽到后面放棄時那種糾結的感受再一次回來了。可是心里又想,難才好,如果是條容易走的路,那有什么價值?如果誰都可以輕松地走,那么便會一直讓我們呆在舒適區內,學不到什么重要的東西。記得在開營典禮上秀燕姐說,易仁永澄九年的積累哪里是我們用四個月的時間便能夠消化吸收的,如果聽不懂,這是很正常的,千萬要跟上,后面在實踐過程中再去反復聽,反復做。是啊,就像閱讀一樣,遇到很難理解的書,不要被前面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嚇住了,或者說停下來去學習一些邊緣化的事情來造成自己確實有在學習、在為學習自我管理做準備的假象。我總是這樣,很喜歡去做一些邊緣化的事情。記得之前考駕考科目一,我的目的只是為了應付駕照考試,可是卻遲遲不敢去考科目一,因為我一直在做準備,我甚至去看《汽車是怎樣奔跑的》這本書,想要先把汽車行駛的原理搞清楚,雖然這樣學習的思路沒有錯,因為搞清楚原理,可以幫助我更好地了解汽車的性能和功能,對于我的駕駛肯定是有幫助的。只是,時間是有限的,對于駕照這一件事,我真的有這個必要投入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嗎?如果每一件事都設置這么高的標準,那么到最后只能是一事無成。因為后來這本書翻了幾頁,我便看不下去了。科目一也是拖了好幾個月。其實后來當自己得知自己的考試時間所剩無幾的時候,逼著自己去提前報了名,逼著自己去做APP上的題庫,做完便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不是對于內容恍然大悟,而是對于駕照考試,原來只要把題庫做了就行,原來沒有必要設置這么高的標準!因為我的目的只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考試而已,而非去成為教練,或者去學習車輛工程專業。說了這么多,其實是告訴自己,難又如何?在當下我已經做到最好,不要苛責自己,當然也不能放縱自己。聽不懂的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鉆研。并且在后面學習過程中,來回聽前面的課程加深理解。
本質導向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之前一直聽永澄老師說本質導向,只是自己一直非常不理解,什么是本質?如果從一件事中看出本質?雖然對于目前市面上一些“二十一天養成習慣”“最重要的三件事”這些課程,隱約覺得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但是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今天聽課,才開始有點理解。原來本質就是歸納演繹。非本質導向的人是這樣的:面對事件A,讓她很焦慮,坐立難安,滿世界尋找解決辦法,經過多方嘗試之后終于解決了。后來遇到了事件B,再次讓她很痛苦,于是重復前面的經歷,在不斷嘗試、試錯后,也許可能還是解決不了,或者說治了標,但沒治本。生活中有些事件,其實從本質上看是一樣的。在《暗時間》里也提到了這樣一個試驗,讓被試閱讀一段軍事材料,說一小撮軍隊如何通過同事從幾個不同方向小規模攻擊來擊潰一個嚴防死守的軍事堡壘。這個例子的本質是對一個點的同時弱攻擊能夠集聚成強大的力量。然后被試被要求解決一個問題。在被提醒軍事活動的本質和未被提醒的情況下,學生想到解決辦法的概率分別是75%和30%。對于事件進行抽象,可以有助于在不同事件之間進行遷移,以免被知識的表象迷惑住了我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