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歡迎來到俺的鄉村
1、清明時節人紛紛
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午,我決定去環山跑,這座家鄉最高的山峰我曾經跑過,十多公里。因為估計到今天山上旅游的人會特別多,所以特意選擇在中午的時候出發。山叫岠山,海拔最高205米,山不高,卻是我們這里的最高峰。
天氣預報說最近幾天有雨,可是雨被一場寒流吹到南方去下去了,雨也就沒有下,我們這里農田里的莊稼都有點旱了。
寒風過后,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是一個結伴出游的好天氣,果然,今天小山邊迎來了游客外出旅游的高峰。
平常連個人影也不見的山下四五米寬水泥路面,這一天才知道它的狹窄來了,到處都是車,到處都是人,路上堵車特別嚴重,各種各樣的車輛,私家轎車,板的,四輪電動車,兩輪電動車,車車緊跟,美女,帥哥,大朋友,小朋友,人人趕路。
客流量的增多給生活在本地的鄉民也帶來了收入,山下村民們都進貨到山腳下或者山上去售賣,有年齡大的老人,行動不太方便,就在家門口院子外面的空地上豎起一個紙牌子,上面寫著“存車、寄車”字樣,一般兩輪自行車就兩塊錢一次,三輪的車就三塊錢一次,四輪的可能得五塊或者十塊的。一天看上百輛車子,也能掙個幾百塊錢,清明三天假期,也能掙夠生活費的了,一年里就這幾天可以掙錢。
在經常上山的路口,人太多了,別說跑步了,連走路都有點堵,我只能慢一點,不慌不忙往前一步一步移動。
今天這里可真是熱鬧,到處都是游人,到處都是做生意的攤販,大家圖的也就是這份熱鬧勁。
這里有做切糕的,機器正在路邊上飛速地運轉,一塊塊薄如雪的云片糕就被切成了,糯米做的切糕,色香味俱全,深得人們的喜愛。賣棉花糖的也很忙活,那些棉花糖被做成了彩色,也不知道在白糖之中加了什么顏料,看上去鮮艷而美麗。
在所售賣的吃食之中,我看見了幾樣頗有地方特色的特產——山芋糖,紫紅色的,一條一條,一塊一塊,沾著玉米粉,碼放在紙箱子上面,這山芋糖可是孩子們的至愛;涼粉也已經上市了,涼粉是用山芋粉面做成的,經過高溫的蒸煮,熬制,做成灰褐色的塊狀,吃的時候切成一條一條,澆上甜油醋,拌上蒜臼子搗出來的大蒜沫,清涼可口,酸甜有味,實在是美味佳肴;賣搟面皮、涼皮、米線、手抓餅的攤位也很多,這些是最壓餓的美食,辛辣的味道,重口味的人才能夠降服,是當地人的最愛,這些攤位前永遠不缺少顧客光臨;一位老農的攤位前擺放了一排綠色的萵苣,這萵苣應該是自己家地里結出來的吧,不過可以肯定一點的是,現在這個季節萵苣能夠長這么大,肯定是采取了一些技術手段的,應該是大棚里面種出來的,自然界的萵苣是不可能長這么大的,萵苣可是好菜,綠色食品,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可以生吃、涼拌,熬湯也可以。賣冰糖葫蘆的,挑著稻草做成的靶子,靶子上插滿了紅色的糖球,主人舉著它們招搖地在人群走來走去,尋找買主,花不了幾個錢就可以買一串,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蘆,一直滋潤到心里。
一路上除了吃的,還有很多好玩的,大樹底下是套圈的,十塊錢十個環,自己在規定的線外套線內自己喜歡的玩具,套中了拿走,套不中不給拿走;山路旁邊有射擊場,一排氣槍立在前面,對面一面布做的幕布,幕布上擺滿了各種各樣彩色的氣球,付錢之后,攤主給你子彈,你可以放開膽子用氣槍射擊氣球,滿足一下你玩槍的欲望;賣面具的攤位上也是各種各樣的面具甚是惹人的眼,有賣萌型的,有可愛型的,還有恐怖型的,各種各樣;賣風車的,風車在人群叢中迎風呼呼地旋轉;賣發卡的,那些發卡絕非一般的發卡,都是精美的飾品,戴在頭上都是超級可愛的……
我在一處路邊發現了一個賣小雞的,現在這個季節正是小雞孵化出來的日子,我記得以前小時候一到了春天,母親就會從集市上買來一二十只的小雞仔,放在斗櫞里面,用蛋黃去喂食,而今天這處賣小雞的,純粹是將小雞當做寵物來賣,小雞們已經被染上了紅色黃色綠色,耀眼而美麗,小雞們嘰嘰地叫著,不斷啄食,甚是動人可愛。相信很多孩子會被這個場景萌化的,他們會將小雞買回家去當做寶貝一樣地飼養。
這里是鄉村,這里今天非常地熱鬧,來往的人群打破了這里原先的寧靜,給鄉村帶來了春天熱鬧的信息。
2、不上山去看風景
目前我所看到的人和車都還是山下的景象,我知道山上會更熱鬧,但是我卻不能上山,我就沒計劃去上山。
山,我什么時候都可以上,今天沒有必要去看人頭。
我就做環山跑,跑過兩處山門,沿著水泥路一直向前,到了偏僻的地方,路上的行人就少了許多,在這里可以看到山的遠景,山上的寺廟里面傳來悠揚的禪音,還可以看到山頂的路上影影綽綽的人頭在游動。山間的樹很綠,梧桐花已經開放,紫白相間的花蕊像一個小喇叭在奏響春天的歌謠;山間的風很涼爽,山間的氣息很宜人,天然的氧吧來形容我現在的環境,一點也不為過,這樣美好的感受,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境界吧。
山下人家的莊稼地里,我看到了一種很多人不一定認識的植物,就是我也差點認錯,差點把它認作是萵苣了。
這種植物的名稱叫苔干,它又名西楚貢菜、響菜。色澤鮮綠、質地爽口,食用價值極高,屬綠葉類蔬菜,其做法是春秋兩季取其梗剝皮劈條曬制而成。我們這里種植薹干已有2000多年歷史,其系北溫帶珍貴蔬菜,為菊科、萵苣屬,果然和萵苣有關系,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據科學研究表明,苔干里面含有谷氨酸、維C、維D、鋅、鐵、鈣、硒等,對人體發育、抗衰老、防癌有一定食療功效,是宴席之佳品,可燒菜、燴湯、配制多種素菜,制作成南北風味,味若海蟄、獨具特色,它吃起來咯吱咯吱地響,非常地悅耳動聽,所以又叫響菜。這里的苔干是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技術審查,成為我們這里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
當然現在這長在地里的苔干是不能吃的,只能看它們茁壯的身姿和綠油油的那份鮮嫩可愛,想象一下吃糖拌苔干咀嚼在口中的那份清脆爽口。
3、老窯場
我的腳步跑過小村,來到了一處已經荒廢的老窯場。
老窯場的煙囪非常地高大,在農村人還沒有見到高樓之前,它可能是鄉村人見到的最高的建筑物。煙囪是用紅磚壘成的,圓柱形,下大上小,下口的直徑四米有余,高度得在三四十米以上。
我們這里所有的窯場大概在二十年前都已經全部關閉,現在看到的只是遺跡。
窯場是用泥土燒制紅磚的,這樣的窯場對土地的破壞太嚴重了,所以政府下大力氣一定要關閉這些窯場。
想象一下,二三十年以前,這里是一派忙碌的場面,用泥土做胚,一方一方地碼放整齊晾干,然后送進磚窯里面,經過幾十天的黑炭焚燒,磚已經沒有了最初的土壤的顏色,變成了一塊一塊紅色的磚石,這些磚石被送到城市,蓋成了樓房,被送到鄉村,蓋成了百姓的紅色瓦房,它的作用可是大得很呢,它是整整好幾代人夢寐以求家園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現在,也還有一些地方在燒制紅磚的吧。
現在,這里已經完全沒有當初的樣子,窯址附近到處是斑駁的印跡,窯頂有的地方已經坍塌,窯洞里面黑黢黢的,地上布滿了石塊和垃圾,有的拐角還有村子里面的狗會跑進來留下的大小便。
之所以這些窯場還沒有被拆除,是因為這拆除的費用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產權扯不清的關系,就沒有人愿意出這筆錢來拆除這廢舊的窯場,留著也是一道風景。
4、喲,這傳統的手藝
路上遇到一位老人,正坐在自己家的門口用蘆葦編織圓形的蓋子。
老人年近古稀,手上布滿皺紋,但手腳依然麻利,先期壓扁的蘆葦在他的手里靈活地穿插,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不用擔心蘆葦會劃破手指,動作嫻熟,一根根蘆葦就在他的妙手編織下形成了規整的圓形,這些圓形再經過收尾,扎緊,就會做成類似草帽的圓錐形狀,直徑一米有余,每一個圓錐形都是雙層的,老人介紹說有這雙層的保護,就是再大的雨水也不會滲到下面去了。
這圓錐形的蓋子是用來做蓋醬菜園里面醬缸的蓋子的,有了它,風吹雨淋都不怕。
現在這圓形大蓋子應該沒有多少市場了吧,我的擔心也是老人的擔心,他說市場很小,現在都是現代化的設備,編織出來的東西基本上沒有人要了,都是醬園店自己來定制的,他現在編織的這些都很少有人認識時干嘛用的,更別提這門手藝的傳承了,都要失傳了。
說到這里,你還別說,我還真有一個想法,將這門編織手藝申請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只是,那些專家不看我的文章。呵呵……
老人辛苦一天也就只能編織一個這種圓蓋,每個圓蓋現在的賣價也就是三十元左右,根本不掙錢,若不是閑著沒事干,他也不想為這事分神,就權當玩了,消磨時間。
在唏噓中,我繼續出發。
5、其它
離開老人的家門,我距離終點也就只有一公里左右了,今天環山一周,正好十公里多一點。終點處人還是那么多,還是堵車。
有四五輛車就那么僵持在那里,誰都不想退步,就連臨時調用過來的公安系統的同志也是束手無策。我生氣了,走到前面,對著路口的一輛車指揮道:“你,后退,后退,讓對面的車先過去……”那位司機在我的指揮下順利地讓出了道路,后面的車過去了,他也的車也順利地通過了。
生活多謙讓才會美好嘛!
啊,多么有意義的一天。
呵呵……
本次跑步的時間是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