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歡樂喜劇人最后一期,德云社一眾大小排成排肩撞肩,不知怎么,倒是有了熱淚盈眶的觸感。
實在來說,頂喜歡岳云鵬,不論人品與現實生活中的性格,單看舞臺上的表演形式還是合我心意的那一款。總能想起以前聽人評價三毛的一句話:“大概我讀書少,卻只愛她。”那于我而言,大概我是俗人,只偏愛他。
從前有陣子不喜歡郭德綱,嫌他太尖酸刻薄口無遮攔,后來刷微博,看他偶爾冒出來的戲段,是平常說話主持的口吻,才明白口出狂言尖酸諷刺倒是職業本能。
或許同樣的話落在自己身上是滔天怒氣,而輕飄飄拋給捧哏來接就成了快樂的一種表現形式,人的雙重標準是始終存在的,畢竟生而為人都有血有肉,都有愛有恨,主觀情感對客觀事物的影響也是必然。
所以,喜劇這個表演形式在舞臺上注定就是要受雙重標準所抉擇的。
而就我來說,雙重標準到喜劇人的舞臺上大概無非是有關作品立意的問題。
也許我可以承認雞湯里的幽默帶入,但并不能茍同喜劇人里的一碗雞湯。
韓寒的那句“聽過許多道理,仍舊過不好這一生”我記得很久,大道理聽了多少年,翻開本政治書文化生活,從公民個人到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大道理講得夠多,我何必花這時間花這生命去看你那無關痛癢的喜劇呢?!
說到底我看節目的時候是抱著打發無聊疏解壓力的目的去看的,開心是前提,并不以收獲為保證,你再胡說胡侃胡想,腦洞開再大,我也陪你帶入陪你瘋,本就不以求學的姿態對待這樣一檔節目,所以怎么神經怎么來。
大鵬說快樂是唯一的尺度,可我心里并不認定他這場戲份。話是粗糙,道理是對的。但事實上,他的苦情戲碼倒失了我快樂的決心,或許你說我心思太重,可也的確讓我轉而幻想自己未來的生活反倒徒增煩惱。
父母說這場給開心麻花也好啊,給遼寧民間藝術團也好啊,其實最不應該得冠軍的就是岳云鵬了吧。
大概可能我雞湯讀太多,煽情看太過,舞臺是美的,可總覺得缺了一絲氣魄。
德云社也不過靠郭德綱的一段《大實話》平白生了力量。我就是喜歡他字正方圓的唱著戲腔,我就是喜歡他簡單質樸的喊著衣食父母,我就是無比感動于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傳承。
他說感謝歡樂喜劇人的舞臺讓人們有又一次知道了相聲依舊以一種頑強的姿態存活著,這是德云社在喜劇人舞臺上最大的一碗雞湯,卻也是唯一一碗雞湯。
畢竟我這個文科生太偏愛有關文化傳承和歷史厚重感的東西,這碗讓我確確實實生了震撼的雞湯寶寶收了。
標準這種東西都由人規定,以主觀定奪,說來說去,無非我就是喜歡郭德綱喜歡德云社,我的雙標也不過就是以立意為借口拼命維護自己喜歡的東西。
雙重標準嘛,無非這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