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年,家人團聚相聊盡歡。日跑2公里堅持第207天,天氣晴冷,做好保暖之后向前奔,跑出了不錯的成績!
看完了《結構思考力》,剛閱時,感覺很“高大上”,第一印象內容有些深奧。但是讀完之后,發現作者李忠秋確實高,此書不愧為高績效組織全員必備書籍。書中引用了大量的事例,盡量將如此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事例化、簡單化,這才是真正知識的本質。讀此書建議用下列三法:一是要平心靜氣。這是一本教育類書籍,沒有那么多趣味性,不要帶著看小說的態度去看,要平心靜氣地認認真真的閱讀;二是要不斷思考,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作者為了讓本書更容易懂,甚至引用了《來自星星的你》的段子,但只是啟發,而內在的含義是讓我們自行領會;三是別形而上學。“盡信書不如無書”,這些書籍只是開拓思維的一個切入點,沒有千古不變的真理,所以批判著學習,會舉一反三,更加領會此書的精髓,如果拿著就當不世寶典,我覺得還是算了吧,盡量別看了。
這本書對工作生活有什么用處
此書里描述了不少人在工作、生活中自認為有才能,簡直是智慧光環閃閃耀眼,一通長篇大論的表述,可結果呢?你的聽眾早就不耐煩,心里一直再問“你說的到底是個什么鬼”,甚至領導本身工作就比較繁忙,再來聽磨磨唧唧一大段廢話,耐心稍微差點,肯定要煩躁,難道我就陪你云山霧罩在這里浪費時間。
這本書能夠給我們三個好處,第一是培養嚴謹的思維。人與人的智商基本沒有差異,能力上也未必相差很多,所謂那些優秀的人,絕大部分都具有嚴謹的思維模式,不論說話、做事、處理問題,都顯得井井有條,思維模式上鍛煉極其嚴謹,這本書就教會我們如何培養此能力;第二是強大的溝通能力。有人說最有本事的人,不是你多能干,而是能夠動員多少資源幫你干,這就需要強大的溝通表達能力,包括語言和文字。用最簡短的語言、文字,讓別人能夠明白你的想法和可取之處,你就成功了。相反與人溝通的時候,滿是“前轱轆不轉后轱轆轉思密達”,卻沒人聽懂你說什么,哪還有別人愿意幫助你;第三是學好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我們的標志是文化傳統,說得簡單點就是國人的傳統思維,現在鋪天蓋地的外文學習、介紹,好像不學外文就活不下去了,感覺很多人國文還不過關。所以學會中國式的溝通思維、換位思考方式,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