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幾個自己:意象對話,三步讓全部的你釋放無盡潛能
《你有幾個自己》:
作者:朱建軍
解讀:愛萍
有一個很火的小說講了這么故事:二十多歲的姑娘西碧爾,一個溫和理智的姑娘,但是,很多時候身體卻受不同的性格的人控制著,仿佛,身體里有很多不同人存在,彼此熟悉又陌生,每個人有獨立的個性,是一個即矛盾又統一的一個整體。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小社會。”
比方,我們常常遇事糾結拿不定主意,就像有兩個人不停地在辯論,都企圖說服對方,搞得我們心力交瘁。
有時候,明明想好了早起去跑步,但是,總有一個聲音說,算了吧,累不累啊?還有時候做出一些事情連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有種身不由己的感覺。
朱建軍說:“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豐富斑斕的,擁有眾多人格。我們時常表現出不同的性格、脾氣,并且經常會產生內心沖突,正是因為每個人格都有其獨特之處”。
想真正看清自己,一個非常簡單的路徑就是找到并了解自己全部的人格。
《你有幾個自己》這本書,從對人格的趣味探索入手,幫助你了解全部人格,最終找到完整而深刻的自己。
本書的作者朱建軍是著名心理學家,他是國內最早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咨詢師之一,從事心理咨詢30多年,創立了心理治療技術“意象對話療法”,他出版的著作30余部,作品有《你有幾個自己》《自知》《藥樹》《釋夢》《心靈城堡漫游》等。
《你有幾個自己》用意象對話心理療法,將一個人的人格多面性拆解開來,使自己了解自己的每個“子人格”從而達到駕馭他們,逐漸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變溫暖和諧。
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內心首先從看清內心世界開始。
01.用“拆人術”看清不同人格?
一個人到底有多少自己呢?
我們還從西碧爾的故事說起,西碧爾簡潔克制,做事有條理,當她感覺很多時候自己的身體不受自己控制,就來找心理醫生約談。西碧爾安靜地坐在椅子上,說話不緊不慢,給醫生講述自己的經歷,她講話的時候很冷靜,甚至談到母親去世的時候也看不出悲傷的樣子。
后來她說,今天早上收到一封信,想讓醫生看看。當她打開手提包就發現信封被撕掉一半,她清楚地記著自己把信看完收拾的好好的,現在變成這樣,到底是誰干的呢?她感覺有一個影子跟著自己。
跟醫生聊天的過程中,西碧爾卻好像換了一個人,突然從椅子上跳起來,快速把手里的信猛撕一陣,然后站在屋子中間大聲喊叫,隨著喊叫聲她快速來到窗子跟前,一拳打到玻璃上。她的歇斯底里就像一個絕望中想要逃脫的人。
心理醫生快速過來抓住她的手說:讓我看看你的手破了沒有?
西碧爾楞了一下,眼睛睜得大大的,一臉疑惑的目光。她又回到正常的西碧爾狀態,說話的口氣也冷靜下來。
她蹲下身體把掉在地上的手提包撿起來,當站起來后她仿佛又變成另外一個人,和醫生講述曾經發生的事情。她所講的故事以及地止根本和主人西碧爾毫不相干。
從這段故事中有三個人同時占用著同一個身體。這是一種心理障礙,是多重人格分裂,他是自發而被動的。
其實,每個正常人的人格都有多面性,我們分析人格是可以把不同的人格側面拆開來,劃分出一系列“子人格”進行分析,以便了解每種思想間的變化。從而更好地完善和掌握他們。
02.掌握完善人格的秘訣
想想很奇妙,在我們的心中,可以有二三十個人,可以有一群動物,還可以有種種鬼神。我們的心能有多大裝下很多事物,他們一起組成并完善了我們的人格,他們就像一個小社會,相互作用相互聯系。
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不屬于同一個世界,身體屬于物質世界,遵守物質世界的法則。
比如,我們的身體不可能穿墻而過,要受很多局限;而心靈所在的是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沒有物質世界的時空觀,有不同的法則。如同我們的心能天馬行空,還能裝下很多人或事物。
人格只是我們想象出來的,他們沒有物質的實體。
比方,我們的子人格是一個“英雄”他雖然不能幫我們實際干什么,但在遇到問題是卻能夠給我們精神上的鼓勵和勇氣。
“子人格”雖然是通過想象建立的形象,但是他卻構成了我們的心靈。
原始人格也會遺傳,一個新生兒的心里儲存著原型,他們是“沒有內容的形式”雖然他不知道英雄形象是什么,但某種力量和勇氣如果和現實中的形象相結合,就會構成一個原始的意像。
在我們的子人格中有著各種形象,他們所代表的意象是相同的。比方,子人格的意象是一只小老虎,他的特點就是陽光、活潑、頑皮淘氣。
當原始意象出現后,他們不會是一種樣子,而是會變化的。就像孫悟空一樣會“七十二變”。
動物的原始意象可以變成人,人的原始意象也可以變成其他物種,但他所隱含的意思不會變。
在這里就好像我們,時而表現得溫柔可人,有時候就會雷厲風行,每個人都有多重性。小菲平日里打扮新潮,說話漫不經心。當她面對公司經理刁難的時候,很激動完全像是換了一個人。
其實,正是這種多重性,造就了一個人的基礎性格。我們可以用拆解的方法,把每個人的子人格分離出來,逐個排查,讓他們相互包容達到更好地效果。
03.學會用人格力量成就自己
人格意象分解可以用來改善人的心理素質,消除人的心理障礙,通過子人格識別來進行心理調節。
例如,有一個人遇事想不開,產生自殺意念。心理咨詢師可以問:“是你的哪個子人格現在在抑郁?”這個詢問促使他自己去做識別,是某個子人格在操控,其他子人格又在哪,通常換個場景或者冷靜一下,喚出另一個子人格事情就會緩解。
學會識別子人格,增加自知,就足以使心理狀態發生改變。
正如,蘇格拉底說,人的最大任務是“認識你自己”。
而識別子人格,就是認識自己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每個子人格出場時,外在表現都是不同的。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在子人格不同的時候,他們的外貌特征似乎都不一樣。包括說話的口腔聲音。一個人心中有很多種子人格,要分辨他們其實并不難。
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刻,控制這個人的行為,不會是他所有的子人格組成的整體,而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有個女孩,在公司的時候,她就把的一個子人格調出來。做事落落大方、溫和得體。而在下班后,和男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她的另一個子人格就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時候她就是一個任性刁蠻的女孩,雖然是同一個身體,但卻是不同的心靈。表現出來的特征也不同。
就連身體狀態也是由出場的自人格決定的,強壯的自人格出現時,這個人就很堅強,而柔弱的自子格占主導地位時,他的身體也會表現的更無力。
當學會識別子人格就可以控制人的情緒和行為。
比方,我們想發火情緒失控的時候,很難壓住怒氣,但在事后又會懊惱怎么自己表現得這么偏激。
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識別時那個子人格,我們就變成了他的主人,而不是被他控制。
比如,有個姑娘,有兩個子人格,一個多愁善感,自稱黛玉:另一個大大咧咧,性格直爽,比較像史湘云。平時這兩個人格沒有多少沖突,當單位換了一個新領導開始,子人格黛玉就開始情緒低落,也使得她在工作中表現出負面情緒。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可以暫時調離黛玉,而是讓“湘云”在場就行了。這樣一來她的整體狀態就得以好轉。
寫在最后:
每個人心里都是一個小社會,住著很多不同的子人格,正是這樣一個多面性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格,要了解人格,首先就是運用科學手段進行拆解分析子個人格之間的關系,了解他們的優勢與缺陷,從而達到調節完善的目的。
子人格是想象的產物,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原始思維的產物,所以它遵循著原始邏輯。原始邏輯中最重要的規律是聯想、相似者相互吸引等。利用這些規律,可以讓子人格更容易被調動。
最好的方法就是尋找并利用,讓相互矛盾、相互厭惡的子人格改善關系,可以減少內心矛盾、增加自我接納。
假如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解決問題的良藥其實就在他自己身上。這就要我們去分析和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如果,每一個人讓自己所有子人格相互擁抱、合為一體;或者讓主要的子人格——擁抱其他子人格,并結合為一體。用這樣的方式重組人格。經過一次分裂和重組,人的心理狀態就可以有改進。
子人格相互擁抱是自我接納的體現,如果一個人的每個子人格之間都有了更多的接納,各個子人格都相互融合、互通有無、互相幫助,這個人的整體心理狀態將會越來越好。
用積極的心態接納自己的每個子人格,客觀寬容地對待他們,在不同的場合中發揮他們的優勢,讓全部的你釋放無盡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