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論最多,想象最多,以為未來是一把鑰匙,或一道門,只要自己堅持一下,堅持到那里,打開門,就會進入一個新天地,自己喜歡的人和物,在一個美不勝收的背景里,正張開雙臂,歡迎受苦受難的自己撲入。整個情景比任何一部好萊塢科幻大片都神奇。
未來,一想到這兩個字,血液就會沸騰,整個身體頓生力量,使我的目光堅定地越過眼前的迷茫,斜斜向上,直抵天邊。
整個青少年時期,我都非常堅信未來。因此,每一個清晨都早早起來,絕不遲疑賴床,很怕迷糊幾秒鐘,就會錯過門口的未來;同樣道理,晚上總是遲遲不睡,要看書,想東想西,即使強行熄燈,在黑暗之中,也會瞪大眼睛,似乎未來的門正在打開,透進一線煞白的光。
很難想象,一個把數理化課本當小說讀,和語文課本一起背的少年,每一個清晨到深夜,心里始終被各種公式、符號、文字填充,變換各種姿態和色彩,一會凝聚,一會飛散,似乎一臺巨大的加速器,在高速旋轉,再旋轉,最后文字和符號像子彈一樣射出去,射進無限深的井口一樣的乳白,像紐扣、盤子,或者月亮一樣,在黑暗的中心,獨獨地發出白光。我始終認為,那一小片白光中藏著我的未來,我所有的努力和等待,就是積蓄能量,向它靠近,無限靠近,然后投身其中。
一路追趕,一個山村少年,翻越秦嶺,進入夢幻中的長安,然后到花城廣州,再到美國西海岸,神秘的好萊塢和拉斯維加斯,最后又回到廣州。遵循前人的教誨,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歷時三十年。未來,仍然在前方,在未來的途中。
2
未來到底有多遠?
王小妮老師在“真值得相信的,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一文中說:
“未來,它究竟在哪兒,誰能確切給出它的方位,測量得到它和一個人之間的準確距離,找得到只通往它而不走冤枉路的捷徑?”
“未來是個空洞的概念,它標示著不具體,遙不可及,沒有邊際可循。所以它外表昂揚向上或者叫很“正能量”的背后,更接近一個常用常新的托詞和自欺欺人的延宕。”
在常人的觀念里,時間被分成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未來就是沒有來的,近在眼前,遠在天邊,既可以是下一刻,也可以是無限的時光之后。正是未來這種虛虛實實,可遠可近的不確定性,似乎包含著難以想象得盡的可能性,因此才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具備了滿滿的雞血和包治百病的功效。
相信未來。
我什么都沒有,只有未來。
成為很多人救命的稻草和逆襲的動力源,同時也是許多人逃避眼前不堪的樹洞。好像一把絕世寶刀或武功秘籍,每到絕境便亮出來,威震江湖,別開洞天,瞬間成為精神上的王者。
對集體或者人類來說,未來怎樣,確實不好說。無數哲人和預言家,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也留下過確切的預言,結果大都落了空。但對個人來說,按壽命一百年計算,掐去兩頭不能自主的二十年,自己可以把握,可以拼力改變的時段大概就是六十年左右,不到兩萬二千天的樣子。
所以說,一個人的未來,就是下一刻到死亡降臨的那一刻之間的時段,能夠自主和有意識把握的極限值不超過兩萬二千天,可以計算到小時、分鐘和秒。這是一個有限的動態過程,隨著時間的延伸,未來在縮短,而不是相反。
3
弄清了未來的長度,明白了未來的有限性,等于解開了未來的神秘面紗。原來未來只是一段空白的時光,彷佛一片白茫茫的雪地,正等著人們進入,用各自的腳踩出自己的人生軌跡。正踩歪踩,深深淺淺,都是自己的事。
過去和未來之間細細的一條界線,就是現在,人生就是在這條線上玩雜耍。右腳踩下去,看著進入了未來,未來卻在最后一刻閃開;左腳剛一抬起,過去就逼過來,收走了腳印。無間道。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進,一個人擁有的,始終是眼前的現在。
現在有太多煩惱,要早起,要工作,要解決生存,要考慮夢想,要買房,要求愛,要管養小孩,要孝敬父母等等,實在是苦不堪言,最無處安置的是心里揮之不去的迷茫和憂傷。因此,傷痕累累的人們,就喜歡轉移注意力,回想過去,展望未來。要么我曾經好過、闊過,要么未來會好,會闊。
過去和未來,像兩貼膏藥,貼在左右心房,散發出蘇麻的藥力,給心撫慰,似乎一對看不見的翅膀,讓心在不堪的現實中保持住心的位置,不至于碎裂和毀滅。療傷,雖不能解決現實問題,但可以緩解壓力,調整心態,提供逆襲的思考。
確切地說,過去和未來對現在的治愈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沉溺過去和未來,失去的是現在。人生是現在積累的結果,每一刻的現在重疊在一起,是一座高樓,還是半邊茅屋,甚至一路荒草,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4
曾經有三個少年,分別是A、B、C。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秦嶺山中的一間鄉村小學,被譽為最聰明的孩子。C的父母是下放干部,因此C的穿著、氣質、顏值都與農村女孩截然不同,非常令A和B著迷。
三人一直包攬年級的前三名。A和C是住校生,所以關系更近一步,這使A一度狂熱,難以把持,率先向C表白。自己都沒有搞清楚的朦朧感情,一旦說出來,即刻失去了神秘面紗,顯現出平白和空洞。正在這慌亂、尷尬、羞澀時刻,C的父母平反,C離開學校進城接了父親的班。
A從云端跌下來,不再是自己,要么在過去的時光里沉溺,要么就想象自己如何成為城里人,與C在嘉陵江邊牽手散步。后來地質隊招臨時工,匆匆離開學校去了。幾年之后回到村里種地,幾十年也沒離開過家鄉,更沒見過C。
同樣失落的B,卻看清了自己與C之間的差距。當時已恢復高考,B意識到只有加倍努力學習,考上中專或大學,才能趕超C。因此,用盡全力,在中考前最后一個月,將幾門課本全背了下來,順利考進縣一中重點班,幾年后考上大學。
A和B的差別就是,前者相信未來,忽視了現在;后者也相信未來,更重視現在。微小的差異,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
簡單的實例說明,未來是現在的積累。沒有現在,或者說沒有盡力挖掘現在,實實在在地付出,未來永遠是空中樓閣。正如王小妮老師說的“更接近一個常用常新的托詞和自欺欺人的延宕。”
5
常常說未來的人,是在掩飾現在的膽怯和不思進取,是在用不確定的未來裝飾現在不堪的自己,維持一點自以為光鮮的面子。其實呢,能耐心聽你講的人,真的是發善心,配合你給足你面子,而并非被你描述的美好未來打動,甚至頭腦發熱參與進去。
反倒是埋頭現在,將眼前的事做到極致的人,未來會自己找上門來,將不可思議的畫面變成實體,簇擁到TA面前,驚呆大片吃瓜群眾。
飯是要張嘴吃的。
路是要抬腿走的。
愛一個人,是要實實在在地付出,把同樣的吃喝拉撒睡弄出不一樣的感覺和趣味,而且日日常新,一輩子不重復。
要想未來不是夢,只有做好現在,用結實的行動,一磚一瓦,建起未來的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