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章《學習鬼谷子心得2.2》

【反應第二】(2.2)

人言者,動也;已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ju)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

譯文:

別人在說話,是動;自己沉默不說,是靜。根據對方說的話,聽出對方言辭中透露的真實想法。對方言辭透露出的意思與已方想要得到的不相符合,就運用“反”的方法來求,對方的回應必定滿足已方的需要。言語中有“象”,事物中有“比”,通過“象”和“比”的手法來探求言辭背后隱藏的真實意圖。所謂“象”,便是用形象化的手法來比喻事物;所謂“比”,是以同類的言辭來作類比。因為采用象,比手法皆不直說,故能于無形之中而得到對方回應,了解到對方的實情。如果使用象、比手法說出的用作引誘的話能合于對方所想,那么對方的回應必會暴露事實,這些實情將為我所得。這就像張著獸網捕獵野獸一樣,只要在野獸出沒的地方多設一些網,伺機觀察等候著,就一定能捕捉到野獸。針對對方使用的方法只要切合事理,對方自然就會暴露實情,這就是釣人的網,在實際生活中,常常要持釣人之網去驅使對方,使其為我所用。

重要詞語(要理解)

1、因其言,聽其辭

2、言有不合者(三句)

3、言有象

4、事有比

5、其有象比

6、以無形求有聲

7、其釣語合事

8、置網

9、多張其會而司之(四句)

10、常持其網驅之

學習心得:

在與人交往時,要想的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情況,必須靜下心來仔細聆聽對方所說每一句話,從中分析把握信息,體察到對方的真意意圖;若對方的話其真實想法我沒有搞清楚時,就需要反復探求,用反向推理詢問,或者給對方適當的引導,令對方不得不回答,他就必然會有所反應做出回答,通過“象比”手法可以觀察其下一步言行,了解對方表達出真實想法。

劉青瑋

2016.5.1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