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場開始,就是我一個人,第一次獨自辦理托運,過海關,心里有些不安,生怕哪個環節出問題耽誤行程,萬幸的是,我順利地上了飛機。到達泰國后,由于一些方面的原因,我必須自己去曼谷找到組織的其他志愿者。我一向不愛交流,但是看不懂泰語不知如何乘坐輕軌的情況,逼迫我只能鼓起勇氣硬著頭皮去問別人。過程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艱難,路人和工作人員都非常友好,耐心地告訴我路線。
在曼谷有三天的培訓,在此期間,來自各個國家的志愿者都聚集在一起。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國家的同齡人聚在一起,雖然語言不同,文化方面也有差異,但大家都以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友好地向其他國家的友人介紹自己國家的特色。我與其中一個越南的女生特別聊得來,她的英語口語非常流利,讓我這個英語專業的學生不禁有些臉紅。她說她的學校里有去中國大學交流的機會,她也特別想去,但因為某些原因,她只能選擇去其他國家。在眾多伙伴中,不少人對中國古老神秘的文化有著很強烈的興趣,他們對我們帶來的中國傳統零食的美味贊不絕口,也對明信片上印著的中國大好河山驚嘆不已。三天時間一晃而過,接著我們就被安排在各個鄉村地區的小學教英語。
初到wattaibanbo小學,住家的老師讓我早上在門口迎接小朋友們。按照泰國傳統的禮節,每個小朋友都雙手合十向老師說早上好,老師也回早上好。第一天,小朋友們看到新來的我都有些害羞,小聲地用英語向我問好,我也同樣向他們問好。匆忙之下,第一天我來不及備課,只能臨場發揮。鑒于小朋友們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我只能教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單詞,比如身體部位的名稱,水果,動物等。第一天因為沒有材料,我就地取材選擇用手指眼睛、鼻子、耳朵等器官和手、腳等部位來告訴學生我所說的英語單詞的意思。剛開始我有些不好意思,畢竟從未有過在這么多人面前大聲講話的經歷,更不用說是上課了。實際上,在很多人面前講話并沒有那么難,剛開始的羞澀在后半部分課堂開始慢慢消失,我漸漸投入課堂的情境中,小朋友也很配合,再加上第一節課有一個老師坐在教室后面幫忙管紀律,難度不是很大,上課也比較順利。
但我上的這么多課并不是都像第一節課那么順利的。到中期,小朋友也許是覺得和我混熟了,上課開始不分場合地玩笑,再加上其他老師比較忙,沒人幫我管紀律,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地玩耍吵鬧。又一次上課,我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單詞后,整個教室就開始吵鬧,不管我喊得如何聲嘶力竭并沒有任何回應,學生都自顧自地玩自己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語言不通使我更難與他們溝通,我感到很崩潰。那天晚上回去,我告訴老師這件事,老師安慰我之后告訴我她會幫忙和小朋友們溝通。但是我也開始反省自身,是不是我的課堂還缺乏一些趣味性,不夠吸引他們。在此之后,我沒課的時間就去看其他老師怎么上英語課,收獲良多。我發現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與他們的互動,即使是簡單的互動,比如喊學生起來跟讀單詞,也能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課堂上。
在泰國支教的這一個半月,我也增加了對泰國的風土人情和教育制度的了解。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雖然也有人信仰不同,但大部分人信佛。很多傳統節日也與佛教有關。我在泰國期間,恰好有守夏節。大家穿著泰國傳統服飾,敲鑼打鼓地繞村莊一圈游行,期間要抬著一根巨大的蠟燭,游行過后將蠟燭連帶著許多貢品送入寺廟。在寺廟里,大家跪坐在地聆聽廟中高僧誦讀佛經,并參與祈福。平時課堂上調皮不聽話的小朋友此時也安安靜靜虔誠地雙手合十。或許是因為信仰佛教,我從遇見的每一個泰國人身上都感受到親切的善意和溫暖,雖然生活條件不如國內城市,但友善的氛圍讓我覺得生活在泰國也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還參加了學校的東盟日活動,作為東盟成員國之一,泰國讓孩子們從小就對東盟的各個國家有了解。
泰國的教育制度與國內大相徑庭,首先,相較于國內偏重學科專科知識,泰國的學校才是真正貫徹全面的發展。除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必備的技能是務農和認識各種植物,也許這與泰國的國情有關。其次,在泰國的公立學校內,很少有考試,這就導致學生們的學習缺少一些動力,這也是很多學生上課不認真聽的原因之一。佛教思想也在校園生活中有體現,寺廟的高僧會定期來學校給學生講授佛教知識,每周學生定期聚集在禮堂內共同誦讀佛經。
一轉眼就到了離開的時候,平時調皮搗蛋上課和我對著干的學生也羞澀地把精心制作的卡片遞給我,有很多小朋友還送了小禮物給我。禮物雖然很小,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心,小朋友們一個個跟我說:“Teacher,goodbye。”說不感動是假的。
泰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