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輝? ?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轉載請加微信fushuzhuoluo
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不僅是部愛情劇,更是一部生意場教科書,劇中把賺錢的境界分6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層:二虎:乞討為生,只有生存
二虎很可憐,家里有個生病的媽媽,沒錢看病奄奄一息,還有個年幼的弟弟,他是個小乞丐,餓了三天,不得已,搶了周瑩的甑糕。
周瑩可憐二虎一家人,于是把自己的5兩銀子和身上的全部東西都送給了二虎,后來二虎媽媽病死,弟弟餓死,只剩他一人孤苦伶仃。
二虎這類人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收入很低,甚至沒有收入,沒有一技之長,不能自食其力,只有找人救濟,他們幾乎沒有上升的空間,沒有人脈、積蓄很少甚至沒有。
他們除了物質上的貧窮,更可怕的是他們精神上的貧窮。
因為貧窮,變得自卑,沒有自信,生活變得麻木,沒有希望,自暴自棄,物質條件的限制束縛了他們的思維,窮人思維讓他們只看到眼前,不敢去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更有甚者,由于掙錢的艱難、生活的窘迫、精神的壓力等原因,導致他們中的有些人很容易走向極端,他們是社會最悲慘的階層,也是最沒有希望的階層。
沒有賺錢的能力,沒有經濟來源,他們沒有生活,只有生存,在社會的最底層,茍延殘喘地活著。
第二層:杜明禮:損人利己、不勞而獲,賺昧心錢
杜明禮是個孤兒,小時候差點兒餓死。后來到貝勒府,給貝勒爺當差。
他知道挨餓的滋味,懂得活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無惡不作,干盡傷天害理之事,挖空心思拼命往上爬。
他派人殺了沈月生,挑起吳沈兩家的矛盾,讓沈四海作偽證,害得吳蔚文冤死在獄中。
他借助貝勒爺的權力,使沈四海不得不聽命于他,他和沈四海進行權錢交易,給沈四海很多便利,比如,貨物免檢、介紹更多的客戶、拉來軍需訂單。
而沈四海的代價是,辛辛苦苦做生意的三成利潤白送給杜明禮。
利欲熏心的杜明禮,膽大妄為到在軍需訂單上做手腳,為了牟取更高的利潤,他要求沈四海更改軍需訂單的配方,換下價格昂貴的血竭,沒有了血竭,軍需藥膏成了一堆廢物,一點止血作用都沒有了。
利用權力損人利己,不勞而獲地賺昧心錢,看似輕松、風光,可終究不會長久。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第三層:春杏、福來:老老實實打工,辛辛苦苦掙錢
春杏、福來分別是吳家的丫鬟、小廝,在大宅院里,做的都是些簡單的體力活。
當初,春杏和周瑩同為吳家丫鬟,可周瑩后來成了吳家少奶奶、大當家、乃至陜西首富,而春杏,依舊還是丫鬟。
春杏在吳家這個首富之家當丫鬟,又在脾氣這么好、學問這么好的吳聘少爺身邊伺候,有這樣寬松的學習環境、這么好的老師,可惜春杏沒有珍惜。
她壓根就沒意識到要好好跟吳聘學點什么,將來可以一技傍身,生活得更好。
當周瑩準備離開吳府時,春杏對周瑩說:“真羨慕你,想去哪兒就去哪。”
周瑩逗春杏說:“要不,你跟我一起?”
春杏搖搖頭說:“周瑩,你跟我們不一樣。”
春杏沒有勇氣離開吳家,因為出了吳家,她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她只會做最簡單的、沒有價值的事,比如端茶倒水、擦桌掃地。
這些活兒人人都會,沒有一點兒含金量,春杏就像現代的底層勞動者,他們沒多少知識,也沒什么技能,靠體力掙一份微薄的工資,勉強養家糊口。
靠體力掙的,都是辛苦錢,付出辛苦的勞動,可回報甚少。
第四層:王世均、小江:憑一技之長,靠知識賺錢
王世均、小江都是周瑩學徒房的同學,兩人能力都很強。
上學期間,周瑩有不懂的就找王世均請教,而小江呢,更是算賬的好手,有一次,他和周瑩打賭比賽算賬,三道試題,小江不比周瑩差。
后來,兩人一直追隨周瑩,一個是全能管家,一個是賬房先生,成了周瑩的左膀右臂,周瑩后來之所以能成為陜西女首富,他們功不可沒。
王世均、小江,就像我們現代的上班族,他們靠出賣自己的時間和技能知識賺錢,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是以這種方式來賺錢的。
對于普通的打工族,大家的時間、體力都差不了多少,拉開他們工資差距的就是知識和技能。
努力學習和鉆研,有一門過硬的技能,能讓你獲得一份好工資。
說到底,這一境界的人過的還是為錢工作的辛苦生活,“人追錢”永遠追得累,且掙不到大錢。
看小江,平時省吃儉用,從不亂花錢,當周瑩提出全員入股時,他一人就能拿出700兩銀子入股,而王世均,把房子賣了,也只能拿出500兩。
小江他們的思維是:錢,是省出來的,是一點一滴攢出來的。
一生都在打拼追逐金錢的人,一般都不會特別有錢,但也不至于太差。
第五層:吳蔚文、吳聘:和金錢做朋友,靠智慧賺錢
吳蔚文之所以是涇陽首富,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他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隸。
他的金錢觀是: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越是不舍得花錢,越賺不到錢,老是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或喜歡貪圖小便宜,怎么會有大格局?
這類人通常都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也有清晰的事業計劃,做事有長遠的眼光,不會局限于眼前。
當杜明禮拋來合作的橄欖枝,面對巨額利潤,吳蔚文父子沒有被誘惑。他們頭腦冷靜、不貪婪,覺得這里面有問題,是個陷阱。于是委婉謝絕了杜明禮的提議,免去了一場災難。
在六椽廳召開的家族生意例會上,當聽到孫掌柜匯報三原典當行的利潤微薄時,吳蔚文和吳聘都感覺這里面有問題,卻都不動聲色,私下里吳蔚文讓吳聘暗中調查。做生意有智慧、夠聰明,難怪吳家生意做得這么好。
吳家還有大智慧。有錢一起賺,把整個市場做大,每個人才能多分一份羹。共贏,才是大智慧。
而沈家正相反,沈家是拼命降價,損人不利己,哪怕自己虧本,也要爭取到訂單,讓別人無路可走。
最后軍需訂單還是落到了吳家手中,吳家并沒有獨自吃下整個訂單,而是給別的商家也分了一點。
吳蔚文采取跟不同的藥材商合作;而吳聘更大度,主動要求跟沈家合作一同完成訂單。
這一境界的人,和金錢做朋友,既不刻意去攀附,也不仇視它,不卑不亢,智慧地賺錢,生活淡定從容,幸福美滿。
第六層:周瑩:讓錢生錢,錢會追著你
有錢之后,拿錢去投資,可以賺更多的錢。讓錢生錢,錢會追著你,讓你躺著都在賺錢。這是賺錢的最高境界,周瑩就做到了。
周瑩看好機器織布,認為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可以把它當做未來吳家的主業,所以她集全家族之力投資20萬兩白銀。
在陜西巡撫趙白石的幫助下,建起陜西機器織布局。沒想到被杜明禮一伙暗中搗鬼,機器織布機被砸毀。
面對20萬兩白銀投資失敗和兩位叔叔退股,周瑩沒有退縮,創造性地提出了“銀股制”。將吳家東院的產業拿出一半,變成股份讓丫鬟和伙計們認購。全民持股,大家的積極性高漲,周瑩也得以重建陜西機器織布局,一舉兩得。
周瑩很有眼光也很有魄力,有錢就去投資,沒錢想辦法也要投資,投資到最有前景的事業。果然,織布局一年就給周瑩帶來80萬兩銀子的收益。
“錢生錢”,實際上就是以投資來賺更多的錢,達到“讓錢追著你”、“躺著也能賺錢”的境界。有志者,金錢自來。
賺錢的境界不同,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窮人和富人最大差距不在金錢上,而是在思維上。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沒有錢生錢的意識,只會抓緊手中的錢,一毛不拔,成為守財奴。
面對金錢,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提升自己,學習賺錢的本領,改變思維模式,多實踐多積累多賺錢。
和金錢做朋友,讓賺到的每一分錢,都彰顯你的價值,證明你的實力,讓你感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