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的教育》深度地剖析了中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種種癥結所在,提煉了中國家長普遍關心的100 個問題的精粹,并給出了系統有效的解決方案。完整呈現了多年來對中國家庭教育問題的深度實踐和反思,通過教育,讓一個家庭和睦,讓一個孩子快樂,讓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價值,讓一個人可以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就是幸福的教育,由孩子自己主導的生命教育。
——· 關于作者 ·——
本書的作者三川玲、白滔滔是一對夫妻,他們創辦了微信公眾號“童書媽媽”, 擁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萬精準讀者,被讀者稱為“最了解中國家長和孩子的人”。三川玲著名童書出版人、兒童教育作家、《華爾街日報》兒童教育專欄作家、中國教育協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特聘專家,TEDxKids智庫專家。白滔滔,為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他們用四年多時間,用身體力行的教育實踐和總結分析,匯集成這本書《通往幸福的教育》。
——· 本書金句 ·——
1.因為,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最了解孩子的就是父母,父母是責無旁貸、無可替代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專家。
2.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呢?其實,具體到每個人而言,不是擁有多少的財富或者地位,而是有自我選擇的自由。
3.科技所帶來的教育變革告訴我們,標準化的教材和教授的方法已經不重要了。在未來的教育中,每個孩子的自主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4.找到自我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說,教育者的終極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找到自我的價值。
5.所以,生命最可貴的,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于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6.對于生命,每個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對它負責。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即使是父母。
7.我有一個找到世界上最愛你的人的方法,那就是當你發生了好事的時候,你最想要跟誰說,那個人就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8.如果你是以讓別人幸福為出發點,這個時候無論是事業的成就,還是生活的美滿,種種的幸福就會隨之而來。
——· 核心內容 ·——
一、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中國的教育少了哪門課?
1. 教育與學校
現代學校保持了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學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師生三代,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奠定了教育的根基。到了古羅馬時期,人文課都會在上午學習。下午上體育課,就是騎馬、賽跑和搏斗的技藝。
后來,學校教育經過了兩次大的轉折。第一次是17世紀,學校從跟人學的變成了跟所有人學。第二個轉折點是20世紀,隨著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腦以及互聯網成就了自主學習的宗旨。
2. 教育的本質
當現代學校分科越來越細,考試制度越來越繁雜,個性化教育得不到體現的時候,就又出現了回歸教育本質的探索。三千年來,關于教育本質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是未來教育的真正目標。
3.中國的教育少了哪門課?
目前,中國的大學有好多一肚子知識的“空心”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很強,能考出好成績卻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有的學生看起來很優秀挺成熟,一旦遇上情感或學業上的挫折,要么情緒失控,要么玩兒失蹤,甚至以跳樓、割腕等極端手段來結束生命。
教育者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學生找到自我的價值,中國教育缺少這樣的一堂課程,自我的生命價值課。
4.家庭教育的價值
家長是生命價值課最好的老師,去幫助孩子找到那個屬于他自己,獨一無二的自我的價值,家庭教育的價值也就有了。
世界是公平的,你提供了多大的價值,將會獲得多大范圍內的回報,最有價值的生命在于被別人需要。
二、教育中除了培養重要的素質和能力以外,是不是應該注重財富教育?
1.父母應該注重孩子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孩子的成長其實與家庭階層無關,與教育和觀念有關。 “人生體積”由長度(即壽命)、寬度(即行走的范圍)、深度(即對人類文明的理解和貢獻)相乘而得到。這三個維度都不是用金錢和物質來考量的。
孩子必須具備的三個素質:
素質一:健康的身體。素質二:健全的心理。素質三:人生的觀念。
孩子應該擁有的六種能力:
能力一:自我認知。能力二:愛的能力。能力三:運動能力。能力四:生活能力。能力五:時間管理。能力六:財富管理。
2.猶太人的財富教育
只占全球人口0.3%的猶太人,為什么能控制了世界上60%的財富?猶太家庭財富教育時從孩子3歲起開始,一直到12歲,孩子有能力看穿廣告的假象,制定并執行為期半個月及以上的支出計劃,正確掌握銀行業務的術語。他們培養獨立、勇氣、創新,還有掙更多錢的能力。
3.中國財富教育的誤區
中國人也有財富教育的理念,從小要培養,從小要教育。提醒家長避免走入以下幾個誤區,給孩子造成誤導。
誤區一:觀念誤區。認為富即是不仁,富人都是騙子,購物就是上當,財富積累都是有罪的、骯臟的。
誤區二:貶低甚至抹殺商業和專業技能、專業服務的價值,認為財富分配應該是絕對的平均。
誤區三:道德高尚的人,不應該從事商業活動。
誤區四:社會是狼性的,是競爭的,只有超過別人,才能成功致富。
誤區五:開展虛假的商業體驗,讓孩子接受所謂的財商教育。
三、教育就是生活,通往幸福的教育要經過哪五個路口?
第一個路口:愛與知識。
第二個路口:興趣與實用。
第三個路口:放手與焦慮。
第四個路口:生存與考證。
第五個路口:擁有與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