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認為自己愚蠢,也不覺得自己聰明,不過是一平庸資質的尋常人吧了,這點跟普天下的很多人一樣。然又跟很多中的一部分小孩一樣,喜歡看書,卻又貪玩,算下來也沒看幾本。后來大家的路能有所不同,多數情況下是付出與回報的問題,倒不是取決于聰慧與愚鈍之間的辯論結果。
幼而及長的我,都是如此認為的。
而我的問題在于在無憂無慮的生活,養成了松散隨意的性情,或說是態度。在沒有人督促或管教的時候,就不怎么動腦子,主動去思考并掌握其中要領,所以我玩游戲都很隨意,段位也不高,圖個沒啥質量的很簡單的開心就好。而涉及社會的生活中不知從何時開始, 在人前總是露出先入為主的拘謹不安,然后思維禁錮,沒法在當時境遇中做個清醒的人,所以有了很多傻乎乎的表現。
即使這兩點干擾因素沒了,但也不做不到人間清醒,一如玩游戲時的態度,雖然專注,其實沒動多少腦子。當然有腦子的時候,顯然也知道怎么減少失誤,打出對線優勢,帶動支援節奏,拉開隊伍經濟,最終獲取勝利。當然這段話對于我來說只適用于低段位。
思維習慣已成定性。當然也不是不能改。兩個例子:
《別想太多啦》,一本日本情緒療愈指南書,單從書名第一念覺得是雞湯文。單從第一章,就收獲了很多,指出了很多我所遇見的問題,也對問題做了透徹的解釋,給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另一個引用例子是中午看的最新一集《凡人修仙傳》,一群不入流的宗門修士在各懷鬼胎的吆喝聲中,試圖以這抱團取暖的形式來維護所謂的正邪宗門大義與自己的道貌岸然,顯得多么愚昧,多么可憐不自知。
當我寫完前三段話的時候,瞬間涌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羞恥憤恨感,有握緊拳頭狠狠落在鍵盤,砸碎顯示屏的暴力沖動。可寫完那兩個例子,也輕松了很多。
“人沒錢的時候,不能和錢過不去。”突然的這么一句話,似乎有些奇妙,其實想表達的是人是俗人,想的應該是掙錢,先過好日子。
“人在兩種情況下會淪陷于情緒。一是沒有生活壓力的時候,以及不堪其負的時候?!睂懴逻@句話的時候,是初次因準備不足應聘失敗的那天??芍档梅Q道的是能在片刻的挫敗感之后竟然涌起去抗爭,不服輸的勇氣,像我多年前的高三,不愿坐以待斃時比較努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