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作業提交情況
作業:應交13人,實交13人,遲交0人,未交0人
點評:應交13人,實交13人,遲交0人,未交0人
圍觀:劉源
小組最佳文章:
題目:《當孩子犯錯時》
作者:張穎
選出方式:志愿者推薦
推薦文章:
一.張穎 《當孩子犯錯時》
推薦原因:孩子的問題千千萬,但只要教育方法恰當,溝通方法合適。即使孩子犯錯,也會使他成長。
二.寇帥 《做目標的減法》
推薦原因:目標的減法就是去除那些看似重要緊急卻對自我最重要目標不重要的事??此凭o急,最能糊弄人的四個字,不去多問自己幾次,什么最重要?可能會被這幾個字給誤導。
三.鐘婷婷 《生活中最難過的不是壓力,而是無聊[《生命的心流》讀后筆記二]》)
推薦原因:作者文章中提到的老奶奶,印象很深刻。當你專心于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那還有時間去想那些個瑣碎的事情呢。也許,只有閑下來的人才會煩惱。
本組2017/10/14作業匯總(按提交順序):
一.931 林燕玲
文章:《老外的第一節拼音課——達克效應的思考》
點評:給林老師一萬個贊????。平時你都那么忙,還能擠出時間來教老外拼音,另外,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查資料并學習資料,真真兒是高效率,真是佩服。
教是最好的學。雖然拼音對于我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但是如果要教別人,對于拼音字母的標準發音,怎么發音,糾正發音這一切問題,我們可能并不是很清楚。重新查資料,重新學習。教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同時教也是一個更好的學習過程。
你并沒有那么優秀。當你想向別人炫耀自己多么多么厲害的時候,想想這句話。也許你有過人的地方,但要知道有比你更厲害的人,虛心請教永遠是獲取更大進步的一個前提。
謝謝林老師的分享,受教了。
二.352 蘇相如
文章:《曾經吹過的牛逼,會像青春一樣回不來嗎?》
點評:
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炫耀、好面子是人的本性,吹牛逼是炫耀的表現之一。殊不知一句"沒問題",你卻要為這一句付出多少自己本不應該去做的事情。也許你已經意識到了,但卻無法收回之前說過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硬著頭皮走下去,把它當成很正常的事情去做。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針對寫作,每個人的初衷不一樣。當沒有心思寫下去的時候,想想當初是為什么參加寫作的,是為了當成一種職業?還是為了練習自己的寫作水平?還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榜樣?還是寫著玩?不同的目的,你投入的精力、時間也是不同,當然,結果也是不一樣。還是得根據自己的目的去做選擇。
三.944 張穎
文章:《當孩子犯錯時》
點評:很喜歡張穎姐的文章,通過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會有很深入的分析。我最近會比較關注關于孩子的文章,而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問題也正是我所關注的。
我小侄兒,平時都是我媽在帶。每次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我媽的反應就如作者文章中姥爺的反應,更多的是偏重指責,用他們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父輩他們也是好心,不想讓孩子再犯錯誤,也許只是表達方式的問題。很贊同作者的做法,理解與共情。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多些引導,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恰當。在孩子教育方面,需要學習的還很多。
謝謝作者的分享!
四.935 蘇溢
文章:《其實你可以讀完"我"》
點評:如玩游戲一樣,看視頻、刷微博、刷微信等能夠給我們帶來及時反饋的,都能收割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的身心愉悅,滿足情緒的滿足,但理智的大腦卻并不是這樣想。
其實有時候越是不想做的事情才是我們真心需要做的,如看書。書中所講都是前人的經驗,雖然枯燥乏味,但是它卻實實在在的能夠提升理智大腦的能力,去對抗情緒帶來的注意力浪費,更有精力去放在提升個人的成長之上。這才是需要我們明白的。
謝謝作者的分享!
五.937 常金龍
文章:《what is blockchain 》
點評:之前看過笑來老師的網站上的那篇有關比特幣的書,實在是看不明白,里面很多的概念真的看不懂。很是抽象。
作者介紹的這篇文章,雖然講的內容可能沒什么差別,但顯然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看懂,這才是普及類的文章。
尤其文章里講到的分層次的思維模式,這是很好的思考方式。對于不明白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分層的方式去理解,更容易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更容易被大多數理解。很不錯的方式。
謝謝作者的分享!
六.932 寇帥
文章:《做目標的減法》
點評: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
之前真的不會這樣問自己,但現在卻逐漸成長自己的習慣?如作者所說,任何的選擇,任何目標的制定和實施,最終的受益人和承擔人都是我們自身。所以在進行目標的選擇時,必須要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問題。
目標的減法就是去除那些看似重要緊急卻對自我最重要目標不重要的事。看似緊急,最能糊弄人的四個字,不去多問自己幾次,什么最重要?可能會被這幾個字給誤導。
而主動選擇,則是最好的行動方式。只要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事情都會下功夫的。
謝謝作者的分享!
七.933 鐘婷婷
文章:《生活中最難過的不是壓力,而是無聊[《生命的心流》讀后筆記二]》
點評:越是到周末,越是不知道干啥。干啥都提不起精神來。有這種無聊的困惑。
作者給出了擺脫無聊的方法:做自己想干的事情,且主動與人溝通、互動。這不僅僅是故事中的智慧,更是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能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干啥都高興。如作者文章中提到的老奶奶,只要一干活就高興,還談什么其他事情,也就沒時間去關注其他的事情。主動與人溝通,提高思考的能力,什么事情還是得自己主動愿意去做就。
謝謝作者的分享!
八.936 白海華
文章:《《這樣寫出好故事》讀書筆記(3)》
九.924 李正主
文章:《用心創造生活》
十.926 徐蓉蓉
文章:《一首詩》
十一.925 段志強
文章:《思考整理術》
十二.927 趙波
文章:《蔥花的比例》
十三.956 周嫻
文章:《呵護成人的積極和真心》
第3組志愿者:段志強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