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背叛我,第三次月圓之后奇跡會發生
不要背叛我,第三次月圓之后奇跡會發生
最近在周星馳的《美人魚》席卷媒體的每一個角落,我無意中遇到了一個九十年代出品的福澤克雄執導的老電影《恐怖童話之人魚姬》,看過之后滿滿的心塞,無盡的酸楚。
主人公潮是個溫柔善良的美人魚,混跡于人間,只為實現一個夢想:和所愛的人沒有背叛度過三個月圓之夜,迎來奇跡的發生——奇跡,就是她自己就可以變成人類,她的愛人也能取得希望的成功。
為此,潮能夠付出溫柔美麗,付出似水柔情,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為代價,但是在這個復雜的人類社會,這個單純美好的愿望進行得并不順利。
潮遇到的第一個男人亮是一個失意的作家,兩人相愛,發誓到第三個月圓不分開不背叛。潮給了亮自己的鱗片——鱗片是潮自己流著血用刀子從腳上剜下來的——依靠鱗片,把鱗片砸碎溶在墨水里,亮寫出了暢銷的作品。
潮的奉獻使得亮成功了,獲得了期待的獎項,出版了暢銷的小說。然而剛剛嶄露頭角的亮立刻就變心了,離開了潮。沒有潮的鱗片,亮寫不出任何好的作品,只好又回來找潮。
潮心知亮的背叛,但當情人再次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還是又一次滿懷希望。但是亮并不是來修復愛情,他殘忍地把潮推到浴缸里恢復人魚的形態,殘忍地剜走了不知多少片帶血的魚鱗。
徹底失望的潮,用強大的能力讓亮自己沒有能力寫作的事情敗露,失去人性的亮帶著對潮深深的怨恨,緊緊抱住了潮向急駛而來的汽車走去,用同歸于盡的辦法結束一切。最后,亮一個人倒在血泊中,而潮的背影遠遠消失。
與潮相愛的第二個男人叫中島,是一個在公司中被上司欺負甚至猥褻的最低級的職員。潮用自己的魚尾和魚肉煮湯,給中島的事業帶來巨大的轉變。甚至為了幫助中島的事業,明知是陷阱還是在中島上司的安排下去公司做模特。
但是中島無意中撞到潮夜晚洗浴時恢復人魚的形態,卻感到害怕甚至排斥。在混蛋上司的控制之下,中島和第一個渣男一樣,因為自己的欲望與軟弱背棄了潮,卻把一切責任都推給柔弱的潮,認為是潮導致了自己的一切不幸,也得到了悲慘的結局。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潮和警察大叔之間。警察大叔用盡一切方法寵愛著潮,潮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回報警察大叔。一次,大叔在酒后抱怨對手眼鏡男和自己工作上的恩怨,提到如果有殺人案自己可以破案找到尸首和兇器,就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這酒后失言被單純地不諳世事的潮當真,去殺了一個小混混,希望這可以帶個大叔立功的機會。發現一切的大叔二話沒說,要盡其所能地保護潮,帶著潮逃離這里。但是對手跟蹤了他們,和大叔最要好的兄弟一起來阻止他們的逃亡。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潮為了保護大叔,混亂中殺了大叔的對手,又錯殺了大叔最好的兄弟。因為兄弟的死,大叔悲憤無比,說出了傷害潮的話,潮在傷心絕望中離開了。
看清了一切真相,愛情的夢想也破滅
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影片用插敘的方法講了這三個故事。影片的開頭,是三個負心失敗的男人在聚在橋頭,講述個人的故事。第一個男人亮和第二個男人中島,懷著對潮的無比仇恨商量著復仇,第三個男人大叔只是在悲慟中希望重新見到潮。
三個故事講完,情景回到了橋頭相聚。他們共同約見了潮,潮果然出現了。潮遇到了一個和他相愛過了三個月圓的男人,變成了人類。故人相見,潮天真地以為他們會為自己實現愿望感到高興。沒想到前兩個男人無比自私殘忍地怨恨她,但還希望她能用超能力恢復原來的一切;警察大叔同樣無視潮如今的幸福,仍希望潮回到自己身邊。
三個人都沒有達成自己的愿望,于是共同謀害了潮,并把她的尸體沉入河中。大叔在悲慟之余,結束了那兩個自私男的生命,然后飲彈。此時,與潮結緣的那個男人來到橋頭找潮,看到了血跡。可是還沒來得及仔細尋找,就上了另一個來誘惑她的女人的汽車,出了車禍。
最后的最后,潮恢復了人魚的形態,浮出水面又離開,徹底地離開了人間。故事徹底結束。
影片中的四個男人,前兩個完全是一個類型的混蛋(請原諒我的口粗)。在人生的最低谷遇到了美麗善良、富有同情心、而且力量無窮的人魚姬,沒有人魚姬的魔力他們的人生不會有絲毫改觀,但是在事業剛剛有所起色的時候,就背棄了帶給他們幸運的愛人。他們絲毫不懂知恩圖報,不懂誓言的重要,背信棄義;但是她們的愛人不是普通女子,是能帶給他們幸運也能帶來毀滅的人魚姬,最后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第四個男人,雖然僥幸與潮共度三個月圓之夜,但是本性還是見異思遷,沒有愛情的忠貞。
其中最愛人魚姬的是警察大叔,當他第一次遇到潮整個人都因此改變,幾十歲的男人竟然好像初識愛情的小學生一樣。他對潮的呵護也是無微不至的,好像哄小孩子一樣給潮講故事送禮物,不惜為潮和上司動手,甚至在知道潮殺人之后也沒有背棄愛情,要帶潮一起出走。
但他與潮終是不同的兩個世界的人,潮不能理解自己給大叔帶來的麻煩,大叔也因此失去了自己最好的兄弟。而且大叔最后明白不能挽回潮的時候,人性中最自私的一面讓他選擇了殺死潮。不能得到,就去毀掉,這就是他所謂的“真愛”!
在大多數愛情里,男人都是強勢的一面,只有男人才有背叛負心的權利。但是這個故事的女主不是只會落得一場傷心一世傷痕的女子,是有巨大力量的美人魚,用善惡終有報的形式結束了這一場又一場的背叛。
但美人魚是贏家嗎?不,這個原本天真善良的人魚姬是最大的輸家,她為了愛情,為了愿望,一次次犧牲奉獻,換來一次次背叛傷痛。最后雖然實現成為人的愿望,卻還是目睹了愛人的背叛,離開了人間。無論是鱗、尾還是心痛,都可以在后來的愛情中復原,但是放棄了最初成為人的愿望,人魚姬輸掉了自己的夢想。
警醒俯下身去的愛情
潮在回憶自己和幾個人的愛情糾葛的陳述中都曾說道,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那樣可憐,那樣落魄,以至于她都不可能對她置之不理,于是留下了相應的線索,讓他們能順利找到她。
善良的“人魚姬”選擇愛的對象是,同情和憐憫是第一步,也是造成她最后悲劇的開始。
的確,在每一段愛情的開始,當潮的出現給那些男人帶來幸福的曙光的時候,他們有過一段時間的恩愛相處。但是一旦她們習慣了潮的幫助和付出,把這些看做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就忘記了潮的價值。新的看似更高的誘惑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潮就成了他們犧牲的對象。這驗證了千百年來不變的真理,僅靠付出和奉獻,是留不住愛情的。
人與人相處的交換原則,A擁有B需要的資源,那么A就擁有某些方面支配B的權利。那么當“人魚姬”作為A無償放棄了自己的權利,無限提供給B資源得時候,B所擁有的是否持續這段感情的權利,就可以主導兩人的關系了。
本來,潮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得到潮的青睞讓他們欣喜若狂。但是很快,潮的單純善良和單向的付出扭轉了天平的局勢。他們對潮不懂感激,不知滿足,還會提出更都更狂妄的要求,好像那個把血手伸向潮的鱗片的作家;一旦潮的情況和他們想象的出現偏差的時候,就會出現抗拒和排斥,甚至會好像陌生人一樣冷漠地站在一旁,好像那個被虐的中島。
所以,看似需要同情和憐憫的對象,并不是愛情的最佳選擇。因為他們low過,可能在長久的劣勢中失去了很多可貴的品行,一旦走出泥潭就可能渴望更高的地勢,甚至可以把你踩在腳下。由于習慣于你的付出,你一旦能力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的時候,你就沒有利用的價值,會去尋找更好的寄主。而你在和他們相處的短暫過程,也是完全消耗你的各種生命能力的過程。
而善良的你呢,為了習慣性地滿足愛人的需要,為了更久地把愛人留下,可能好像潮一樣,一再做自己難以完成的任務,其實對那些消耗你的人來說也遠遠不夠,對你自己也不過是飲鴆止渴。在愛情中同樣也是“一袋米養一個仇人”。
所以,在感情中,不做無償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慎重選擇與你相愛的對象,這兩點非常重要。那么首先,你要選擇一個“同類”的愛人。
故事里的警察大叔和潮,一個用“人”的方式生活,需要作為一個有上司有兄弟履行工作的職責;一個以“人魚”的方式思考,單純地認為有了尸體和兇器就能幫到愛人,不惜自己行兇。最后悲劇的結果,與其說是命運的捉弄,不如說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一樣的悲哀。落得各自傷心,同樣沒有期許的結局。
對于愛情,我更欣賞舒婷《致橡樹》中的形象。
不高攀,做借愛情抬高自己的凌霄花;不屈就,放棄藍天白云做為樹蔭癡癡吟唱的鳥兒。
做“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與“橡樹”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相互致意”。
因為同是樹木,同樣的生活環境,同樣的習慣需求;各自不同的花朵枝葉,共度春曉秋冬。不像鳥兒與大樹,一個生根于土地,一個春來秋去,一半時間異地;更不像麥苗與玫瑰,一個于田野中生長,一個于溫室中嬌慣,各自繁盛。
橡樹與木棉的愛情,看似浪漫,實則智慧,因為愛情本就是“求同存異”的心動。
(首發于伊人思話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