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在回家的路上,以及在家的時間中看完了銀河帝國前面部分,也就是《基地7部曲》。
大概梗概是一個叫做謝頓的社會學家,他的理論能夠預測未來,甚至操縱未來,基本理論是概率論(?當年概率沒學好后悔了,錯失了改變世界的能力)。這個理論發現當時還出于統一狀態銀河帝國即將到來的崩潰,整個理論作為后人的依據,快速重建第二銀河帝國的故事。整本書的時間跨度長達2萬年,從銀河帝國的崩潰一直講述到基地的崛起。整個過程中充斥著權力的斗爭,對未來話語權的爭奪,在崛起中,還有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的爭端,一切看得人欲罷不能。
全書處處都透著一股子哲學味道,存在著一種科技和精神無法同步發展的擔憂,以及需要科技但是又擔憂的矛盾。在我看來,第一基地代表著科技,第二基地代表著精神世界,雖然在小說中,第二基地擔任的是掌控者以及窺探者的角色。還有一條暗線,貫穿始終的機器人。阿西莫夫自己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初看疑惑的是為什么要這么設計,自己一想,也只有這么三條鐵律作為擔保,人類也才有可能制造出一個有無限可能超過自己的物種。但是擔心被取代,擔心被背叛,以及無法把機器人這個物種平等視之的問題一直充斥其中。能看出來不少情節構造,都只是作者觀點在未來虛幻世界的映射而已。
《基地》最后留下了一個尾巴,一個有關于起源以及機器人來源的影子。什么叫腦洞大開,這腦洞開得爽,雖然整個小說中有不少地方不太特別認同,但是整體上讓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和世界的宏大,看完了簡直對阿西莫夫佩服的五體投地。所以,我飛蛾撲火義無反顧的投入了緊接著的下一部長篇《機器人》的懷抱中。
《銀河帝國》這套小說,時間允許的話,你值得一看。腦洞開大一點又不會懷孕...
P.S:據說阿西莫夫晚年以后開始寫性相關的書籍,有機會可以整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