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這個曾經被認為是小孩的專利的媒體,如今已經隨著成年人觀眾的增多而更加多樣化,然而,即使如此,還是會有一部分動畫被歸類于“子供向”(面向孩子),是許多成年人觀眾并不愿意觀看的(雖然的確也存在“大友”這個群體)。這種子供向動畫大多數都具有以下特點——以動物/獸化人為主角或者主角年齡偏小,角色設定萌化、平面化、不寫實,劇情具有很強的正能量和教育性但缺乏深度,世界觀設定不太完善以致出現很多以成年人邏輯來看的bug……然而,還是有一些子供向動畫沖破藩籬,大獲成功,收獲了許許多多的成年人粉絲,有些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有些卻是能從其劇情走向等各種要素得出其“偽子供番”本質的,在此,我以自己非常喜愛的兩部作品《Friendship is Magic: My Little Pony(小馬寶莉)》和《獸娘動物園》為例。
雖然《My Little Pony》(以下簡稱MLP)后期許多劇情非常明顯是在與成年人市場接軌,但是初期的確是一部正正經經的兒童向動畫,能在成年人之中引起熱潮只是一個意外。在我來看,MLP比起其他很多子供向動畫優秀的幾點在于——
1.MLP“每集學會一個道理”的劇情結構所傳遞的價值觀是非常積極向上的,但是其展現這些道理的方式不會像其他子供向動畫一樣簡單粗暴失真,而是非常符合邏輯的。主角會因為其自身的性格而做錯事情,在經歷非常尷尬困窘的情況后她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進行改正——但是在很多子供向動畫里,錯的永遠是壞人一方,主人公一方永遠是正確的、教育性的,這種簡單的二元論且不說教給孩子是否可以,成年人看了只會覺得“幼稚”,而MLP卻是在試圖用現實中也可能會發生的具體事例告訴孩子和成年人觀眾一些不容質疑的美德——友愛、誠實、慷慨、勇敢、善良、樂觀,因此這會讓成年人觀眾真正去思考,是否應該重新拾起那些小時候被教育而現在卻已經遺忘的“真理”;
2.從上一段就可以看出,MLP的角色設定是多元化的、立體的,而非二分法的、平面的,角色沒有什么正面和反面之分,主角也會犯錯誤,曾經犯下嚴重錯誤的配角也可能慢慢變好,甚至加入主角陣營,角色們的確在劇情中成長著,同時每個角色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價值觀,觀眾可以從中選擇符合自己本人的,也可以通過劇情理解其他與自己不同的pony(人)。這種“十人十色”的價值觀,是MLP創始人Laura Faust想要傳達給那些可能正被社會文化局限在粉色蓬蓬裙和長頭發和柔美這些所謂“女性氣質”中的女孩子的,也是討厭被社會的條條框框局限的成年人們想要看到的,想要被承認的。
引用那首被馬迷們視作神曲的《The magic inside》的幾句歌詞,讓我們來感受一下MLP所傳遞給全世界大大小小馬迷的核心價值觀——
“'Cause I know/因為我知道
That I am just a pony/我只是一匹小馬
I make mistakes from time to time/雖然我無時不刻沒在犯錯
But now I know the real me/但我現在認清了真正的自我
And put my heart out on the line/將我的真心展現出來
And let the magic in my heart stay true/讓我內心的魔法永存
Whoa-whoa-whoa-whoa
And let the magic in my heart stay true/讓我內心的魔法永存
Whoa-whoa-whoa-whoa
Just like the magic inside of you/就像你心中的魔法一般”
而相比MLP,我個人認為《獸娘動物園》的制作團隊可能一開始就沒想完全面向兒童,這部動畫與其從表面上來看說是一部動物知識科普番,不如說是一部呼吁環保與動物保護順便教育人(不論是與人還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畫,而這些隱藏在后面的價值觀,不僅更適合面向成年人,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這些內涵。
我認為這部動畫劇情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它把角色放在了一個較為“無知”的角度,因此在現實中同樣相對“無知”的孩子也能從這個高度去看到他想看到的東西,而與制作組一樣“有知”的成年人們卻可以看懂制作組有意留下的許多暗示,從而根據這些暗示得到以上我說過的那些價值觀。這種隱性的、潛移默化的價值輸入的確要比硬灌雞湯更能讓人接受。
另外就是,制作組并未因為是給孩子看的就在設定上簡單化處理。比如這部番可能是最正面且科學地解釋了獸娘即獸化人的來歷,比如每一個動物的每一個舉動都好好地保留了原物種的習性,不會因為其“人化”就簡單地置換成人的舉動。再比如世界觀設定是完全符合邏輯的,有種“我以為你要講魔法結果你居然給我講科學??”的感覺,這些寫實的劇情對于成年人觀眾來說絕對是一個加分點。
說來這部動畫能大火也是另一種方向上的“意外”,甚至說是奇跡都不為過——動畫開播前原作游戲就因為人氣低迷而停服,動畫制作經費不足導致就算全用3D畫面也還是顯得有點粗制濫造(比如第一版op里加帕里bus的車輪就完全是靜止狀態不轉的),開播前期待度全季最低……因此,能夠火起來,只能說是劇情和設定太棒,才導致了這樣一個令人驚喜的結果。
雖然在各種方面都有著區別,但我想MLP和獸娘都身為“(看起來)明明是子供向但卻受到了成年人觀眾的歡迎”的動畫,肯定還是有一定共性的。這種共性,我將其稱作為“成年人的精神烏托邦”。
不論是MLP中的小馬國Equestria,還是獸娘動物園“加帕里park”,都是某種類似于烏托邦一樣的美好地方,這個地方美好并非僅僅是因為里面有可愛的小馬和獸娘,而是因為其精神上的某種特質。我想,這種特質之一肯定就是MLP的標題就提到的“friendship”和獸娘動物園里對獸娘們的稱呼“friend”所表達的友愛吧。
為什么是友愛,不是親情之愛,不是愛情之愛呢?我想大概是因為親情只限定了與家人,愛情更是局限于對特定的某一個人,而友愛卻可以包含對朋友、對陌生人、以至于對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愛,從來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主題,當所有人都相互愛著的時候,這個世界一定會變成天堂一般的處所吧。
除此之外,就還是“十人十色”這個價值觀了。MLP部分我已經詳細說過,此處不再贅述;而獸娘動物園對這個價值觀的展現就在于藪貓對小包的那句“都不擅長嗎?沒關系,你總會擅長一種東西的,世界上是有各種各樣的friends的!”這句話對于總會下意識排斥異己的人類來說,大概是是達成“愛著身邊的任何一個人”的最基本條件和方法吧。
雖然小馬國和加帕里park都只是虛構出來的理想國,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但是偶爾沉醉于這種美好的精神世界里也沒有關系吧,只是,不要沉溺以至于無法接受現實中的苦難就好了。